對于上班族來說,最歡喜的莫過于不用上班,也沒有臨時加班任務的周末時光。
雖然明明知道,不上班,就失去了生活來源,但「不想上班、上班沒勁、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依舊是是很多人最真實的心理狀態。
你真的有勇氣,辭掉當下「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工作嗎?也許,在你最煩悶不堪的時候,要多和這幾個人聊一聊,從他們身上,你會汲取到更多讓自己堅持下去的力量。
人們常說「飽漢不知餓漢飢」、「站著說話不腰痛」,在那些失業者面前,如果你有一份工作,在他們眼中,就是最幸運的事情了。
你抱怨的上班苦、加班累,在他們看來,那更像是一種炫耀,一種矯情。有工作,就意味著有收入,不管是體力勞動還是腦力勞動,都創造了價值,是「劃得來」的一件好事。
而沒有工作,就意味著沒有收入,無聊使人發狂,更讓人陷入深深的不安全感。
這種體驗和感受,在勞務市場,比比皆是。那些沒有一技之長,等著賣苦力的人,絕大多數都是打臨工,做小工,眼巴巴地等待著有人把自己「收了」,哪怕是臟活、累活、苦活「,只要先有個崗位,就意味著有了收入。
如果還想要盡力抬高點工資,也許,雇主轉身就錄用了一個「要求沒那麼高」的人。
同樣的,那些有著一技之長的人,一旦失業,看似平靜的生活就宛如脫軌的列車。
房貸、車貸以及孩子的教育投入等等,任何一筆開支都足以讓人感覺走投無路。
失業者,早已經不在乎工作是否還有尊嚴了,在生存下去這個巨大挑戰面前,放下尊嚴,放下面子,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了。
你所嫌棄的工作,你滿腹的的心酸與委屈,在他們看來,都是一種甜蜜的負擔,是當下夢寐以求的。
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這絕不是一句口號,而是最扎心的現實。
我的堂姐秀萍,只是一個國中生,卻靠著多年來,在護膚品工廠累積下來的經驗和人脈,在三十六歲那年,帶著全家人遠赴上海,在那裡創業。
十年間,他們從租用一套民房起家,到自己投資建設了面積過萬平方公尺的廠房,護膚品品牌也逐漸打響,以秀萍為首的家族企業辦得紅紅火火。
可志得意滿的秀萍姐,開始安于現狀、不思進取,她報名參加了一些所謂「卓越領軍人物」的培訓班,在五花八門的吹捧下,漸漸迷失了自我。
她把主要的精力用來修生養性,用來打坐冥思,卻置公司產品更新換代不顧,置客源市場管理不顧,成天宅在家裡,一待就是三年。
公司的發展陷入了僵局,苦心經營起來的品牌,轟然倒塌,代理商紛紛閉店,線上線下銷售全面陷入停滯,產品積壓嚴重、資金鍊斷裂,家里人開始為了瓜分即將破產的企業開始撕破臉皮,親情也蕩然無存。
曾經無限風光的秀萍姐,如今成為了全家人逢年過節時,連連唉聲嘆氣的「反面教材」。但凡那些對工作嘟嘟囔囔的,都不再好意思說不努力工作的話題。
創業那麼艱難,可守業也不容易,如果自己不好好珍惜,再美好的開始,也無法求得一個好的結局,從頂峰跌落谷底,想要再次東山再起,談何容易。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