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1939年5月,山縣武光大佐率領步兵第64聯隊主力,在聯隊4門山炮的掩護下,向蒙軍陣地進攻。
5月30日傍晚,日軍第23師團給山縣武光大佐派來了增援部隊:
步兵1個中隊(步兵300人);機關槍1個中隊(重機關槍12挺);速射炮1個中隊(速射炮4門)山炮2個中隊(四一式山炮8門)。
師團長命令,在5月31日用全部12門山炮集中轟擊河西岸台地上的蘇蒙軍炮兵陣地,將靠近山縣武光陣地面前的巴爾其嘎爾高地上的敵人消滅。但是,日軍的炮轟徒勞無功。
原來日本的四一式山炮(口徑75毫米)射程只有7100米,有效射程更短。西岸台地上蒙軍的8門蘇式山炮(口徑76毫米),射程是10700米,而山縣武光的炮兵陣地距蒙軍西岸的炮兵陣地是8000米。
這樣一比較,使日軍炮兵的炮彈都落在西岸台地的山腳下,而蒙軍的蘇式山炮彈卻有條不紊地一發接一發落在日軍的炮兵陣地上。陣地起火,山炮變成「啞巴」不敢回擊,只好后撤到蒙軍山炮射程以外,用來支援地面步兵。
12門山炮發揮了作用,連同速射炮,共同對付蘇蒙軍的坦克、裝甲車。山縣大佐趁機指揮步兵沖鋒,迫使蒙軍第15團、17團及蘇軍步槍機槍營節節后退。日軍憑借炮火從兩翼包抄上去,企圖包圍殲滅敵人。
蒙軍正在危急中,剛剛乘卡車到達的蘇軍步兵第149團,在團長列米佐夫少校指揮下,一個集團沖鋒,將日軍從高地趕了下去,149團立即在高地上挖據工事固守,使蒙軍轉危為安。
雙方對峙下來。
第23師團長在5月29日晨曾接到東八百藏中佐派的副官送來的捷報:
「突襲了蒙軍第6騎兵師司令部,擊斃該師師長沙日布,殲敵60名,擊毀裝甲車6輛」;5月29日中午接到山縣武光大佐的捷報:「突破敵人陣地兩處,敵第15團大部被殲滅,斃傷敵400名,擊毀坦克3輛,裝甲車10輛,但遭到西岸炮擊,蘇軍大隊增援,正在激戰中。」
小松原中將把兩封捷報加在一起給關東軍司令部發了捷報,電文上加了碼:
「自5月上旬發生戰爭以來,截止到5月末,我軍擊退蘇蒙軍數次進攻,擊毀敵坦克三十余輛、裝甲車16輛,斃傷敵軍二千余名,并奇襲了敵第6師司令部,敵師長被擊斃。」
這個捷報又經關東軍司令部的電台報到東京日本參謀本部。
為此,5月30日,日本參謀本部以參電547給關東軍司令部來了賀電,電文內容是:慶賀貴軍在諾門罕戰斗的赫赫戰果。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