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元末天下大亂,經過多年戰亂,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以應天府(南京)為京師,國號大明,年號洪武,朱元璋稱帝。隨后進行北伐和西征,同年以「驅逐胡虜,恢復中華」的口號命徐達、常遇春等將北伐,攻占元大都(即北京),元順帝北逃,徹底結束蒙古在中原的統治,中國再次回歸由漢族建立的王朝統治之下。又八次派兵深入漠北,大破北元,天下至此初定。
朱元璋派徐達常遇春等將領攻占元大都后(這一刻是歷史性的,五代后晉石敬瑭甘做兒皇帝,割讓燕云十六州給遼,后周只收復了二州,宋朝立國319年沒有收復,之后又被蒙古占據,到此刻從新回到中原政權手中)。元順帝北逃應昌。朱元璋是一定要解決這些殘余勢力,再次派出多名大將征討。
徐達和擴廓帖木兒大戰沈兒峪,最終徐達大破擴廓帖木兒,俘獲俘虜以及牛羊馬匹數萬。擴廓帖木兒(王保保)帶妻子數人奔和林。左副將軍李文忠等率東路出居庸關,直克應昌,元順帝之孫買的里八刺及后妃、諸王、官吏等多人被俘,解往京師。
元順帝
當時元順帝已卒,太子在和林即皇帝位,稱必力克圖汗,年號宣光。
1371年,明軍十五萬兵分三路,出擊漠北。中路徐達出雁門趨和林,東路李文忠由居庸出應昌,西路馮勝由金蘭趨甘肅。中路軍由徐達統率,在土刺河打敗擴廓帖木兒的軍隊,隨后擴廓貼木兒與元將賀宗哲合軍,向徐達的主力發起進攻,徐達被擊敗,其所率明軍遭到毀滅性打擊,明軍死亡數萬人。李文忠所率東路軍與北元兵在克魯倫河、土剌河、鄂爾渾河一線受挫。馮勝所率之西路軍,在甘肅永昌、掃林山等地擊敗元軍。出蘭州,由亦集乃路至瓜州、沙洲,取得了一定的勝利。
這一次明對元的戰爭,西路軍勝利,中路軍失敗,東路軍失敗,整體以失敗告終。明軍在短時期內不敢再深入草原作戰,北元則爭取了喘息時間,雙方在邊境地區不斷發生拉據式的沖突。此后,朱元璋吸取此役受挫的教訓,采用尺進寸取,專事經營沿邊地區的方針,向遼東和青海方向延伸,得地后隨即設衛,避免孤軍深入漠北,北元諸王將士相繼歸附。
1375年,擴廓帖木兒(王保保)病死漠北,(這個明朝勁敵終于不在了)。
1388年三月,藍玉率師十五萬北進。四月,到捕魚兒海(今貝爾湖),于十一日到達距離捕魚兒海尚有四十余里的百眼泉,卻突然間偵察不到敵軍的影蹤,失去了所有線索。他一度判斷錯誤,以為敵人嗅到了什麼蛛絲馬跡而躲藏得無影無蹤,想從這個環境惡劣的地方退兵。但王弼在勸阻之下改變了主意,決定留在原地再堅持一下,看看有什麼新發現。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