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任俠放蕩的少年到權傾朝野的權臣,再到一人之下的魏王,曹操的一生堪稱跌宕縱橫、超絕無儔。
然則,從《三國演義》之后,經過小說、戲劇的無數次演繹,很多人都忘卻了他「運籌演謀,鞭撻宇內」的雄姿,而是只對他的「譎詭不常,雄猜多忌」津津樂道。
不過,不管政治形象如何,對于他在詩歌史上留下的濃墨重彩一筆,卻是不容置疑的。
鐘嶸《詩品》中說:「曹公古直,甚有悲涼之句。」
敖陶孫《詩評》中說:「魏武帝如幽燕老將,氣韻沈雄。」
曹操現存20多首詩,均為樂府詩,其中內容豐富,記述時事和人民的苦難生活、抒發理想,詩風氣魄雄偉,慷慨悲涼,開建安文學之風。
他以相王之尊,不獨親自賦詩撰文,更是重視并保護時下的文人。他的兒子曹丕、曹植也都與文人們保持著良好的友誼。
分享他最著名三首詩文,處處都是千古名句,更道破了他的人生格局與態度,一起來看看吧!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當以慷,憂思難忘。
何以解憂?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鳴,食野之蘋。
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時可掇?
憂從中來,不可斷絕。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闊談讌,心念舊恩。
月明星稀,烏鵲南飛。
繞樹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厭高,海不厭深。
周公吐哺,天下歸心。
《短歌行》是漢樂府的舊題,屬于《相和歌辭·平調曲》,目前樂府中搜集的同名詩作中,最早的便是這首。
這首詩的主題非常明確,即「求賢」。
曹操一生,求賢若渴。他主張唯才是舉,渴求天下的人才來都為自己效勞,實現心中「九合諸侯,一統中國」的政治理想。
然而這樣明確的政治導向作品,卻絲毫沒有對詩歌的意境有任何的損傷,而是準確而巧妙地運用了比興手法,將思想完全熔鑄在濃郁的抒情意境之中,寓理于情,以情感人。
全詩分四節,層層遞進,情感的濃度也愈來愈深。
第一節抒發了人生苦短的感慨憂嘆,進而引出自己和賢才對建功立業、改變亂世局面的共同理想。
第二節化用了《詩經·鄭風·子衿》和《詩經·小雅·鹿鳴》中的詩句,含而不露地表達了對賢才的思念與渴望,并通過對賓主歡宴之景的展望,盡顯「求才」之誠摯懇切。
第三節分別照應了前兩節的內容,前四句對應第一節的「為求賢而愁」,后四句對應第二節的「必待賢以禮」。主題思想的重復,使全詩更有抑揚低昂、反復詠嘆之致,增強了抒情的濃度。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