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從1921年末開始,列寧的身體狀況越來越差。
1922年5月25日,列寧第一次中風。血栓使他的右臂局部癱瘓,說話言語不清。經過治療,列寧的病情有所好轉,有時能回到莫斯科主持領導工作。
從這時起,在一系列問題上,列寧與斯大林發生了矛盾和沖突。
應該說,從十月革命開始,斯大林在多次黨內斗爭中基本同列寧保持一致,盡管有時存在著動搖和猶豫的現象,不過一旦受到列寧的批評,他便很快轉變過來。
所以,斯大林一直是列寧的得力助手。
然而,從1922年起,圍繞成立蘇聯、格魯吉亞事件、外貿壟斷制等問題,列寧與斯大林之間產生了原則上的分歧。他們之間的沖突十分嚴重。
十月革命以后,廣大的前沙皇俄國版圖呈現出一派分崩離析的圖畫。
一方面,一些地區趁著革命和戰爭的混亂之際,宣布獨立;另一方面,許多地區被國內外反對政治力量所占領。俄國的版圖在急劇縮小。
最嚴重的時期,蘇維埃俄國直接控制的地區只有俄羅斯的中心地帶。
烏克蘭是一個重要的地區。
它在十月革命之后,有什麼樣的變化呢?
十月革命后,烏克蘭建立了自己的政治機構——烏克蘭拉達。
烏克蘭拉達是1917年至1918年烏克蘭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民族主義政黨的聯合機關。1917年3月4日,在烏克蘭社會聯邦黨總委員會會議上成立了烏克蘭拉達。
此次會議有烏克蘭社會民主工黨、烏克蘭社會革命黨和各種社會團體共同召開。
中央拉達成立后,于3月9日發表告烏克蘭人民書,號召人民支持彼得格勒的資產階級的臨時政府。
但中央拉達運轉不靈活。1917年6月,產生了小拉達,作為執行機關。
小拉達的主席是烏克蘭資產階級思想家米·謝·格魯舍夫斯基,副主席是弗·基·溫尼琴科和謝·亞·葉弗列莫夫。
小拉達很快宣布烏克蘭自治,建立了名為總書記處的烏克蘭政府,謀求獨立。
但該政府很快又同俄國臨時政府尋求妥協,贊成將自治問題推遲到召開立憲會議時再解決。
1917年十月革命以后,烏克蘭拉達于11月7日宣布其為烏克蘭人民共和國的最高機關。
1918年1月11日,宣布烏克蘭獨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