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在雅爾塔會議上斯大林許諾,蘇聯在戰勝法西斯德國后3個月后,對日作戰。1945年5月9日為蘇聯戰勝德國勝利日。按三個月期限,蘇聯對日作戰應是8月9日。
5月8日德國宣布投降,5月10日日本政府發表聲明強調,歐洲戰局的變化絲毫也沒有改變帝國的軍事目標。
盡管日本在盟軍的封鎖和轟炸下經濟凋敝不堪,原材料和能源極度匱乏,工農業生產持續下降,勞動力和兵源枯竭,人民不滿,但從1944年初-1945年8月,日本軍國主義仍然將軍隊人數擴充了幾乎兩倍。
1943年底日軍人數為380萬,而到1945年8月之前已經達到720萬人,其中主要是陸軍550萬人;兵員不足,日本政府就強征朝鮮、「滿洲國」、台灣青年充當炮灰。
4月8日,日軍大本營制定在日本本土「準備決戰總方針」,將作戰重點區域列為以關東和九州地區為重點的日本本土以及中國東北和朝鮮。緊急制定了對中國東北和朝鮮的防務措施。
5月30日大本營命令關東軍堅守長春——圖們鐵路以南地區和大連——長春鐵路以東的戰略要地。
夏天通過了大陸作戰戰略計劃,按照這一計劃關東軍應進行持久戰,并確保東北南部和朝鮮。
7月,日本「本土決戰」動員基本完成,可參加決戰的兵力約220萬人,飛機 10000 架。
在外交方面,日本將希望寄托在蘇聯身上。德國投降后,日本最高戰爭指導會議的6名成員,于5月11-14日舉行秘密會議,會議認為只有蘇聯做日本與美英締結和約的調停人對日本才最有利,全體一致通過了《意見一致事項》,內容為:防止蘇聯參戰;爭取蘇聯采取友好態度;在結束戰爭問題上讓蘇聯做出有利的調節。與會成員還一一簽字。
為使蘇聯重新恢復中立條約,作為交換條件,日本準備將南庫頁島以及對旅順口和大連的租借權歸還蘇聯,放棄捕魚租借合同和對「滿洲國」內兩條鐵路的權利,在中國東北和內蒙古解除軍備,對蘇聯艦船開放津清海峽。
在極端必要的情況下,日本最高戰爭指導會議同意將千島群島北部轉交給蘇聯。這些交換條件與雅爾塔協定給蘇聯的條件幾乎一模一樣。
在戰勝法西斯德國之后,蘇聯立即開始全力以赴地投入對關東軍作戰的準備。
到1945年1月在遠東的蘇軍總數已達 75 萬人以上。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