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都是問題。做,才有答案。
每個人都會有很多想法,計劃和設計,但關鍵在于執行。
執行力的水平決定著一個人的高度。有的人會朝著既定的目標和方向,砥礪前行,不折不撓,最后拿到勝利的果實。而有的人,想法很好,卻沒有勇氣和力量去落實,最后竹籃打水一場空。
作家池莉說:「靠譜,說起來簡單,落下去復雜。聽起來像感覺,做起來是原則。」
一個靠譜的人,不會唱高調,放空炮,說大話,而是一點一點去行動,扎扎實實去落實,在歲月的磨礪中,升華自己,成就自己。
一位美國作家說,行動是自信心的偉大締造者。缺少行動不僅是畏懼的結果,而且也是畏懼的原因。采取行動也許你能獲得成功,也許結果不盡如人意,但是它總比坐以待斃好得多。
開始行動,勇敢地邁出自己的腳步,也許阻礙重重,荊棘坎坷,但總比呆在原地好很多。如果不如行動,我們想得再好,說得再多,也無濟于事,徒增笑柄而已。

執行才是促成一個戰略獲得成功的真正關鍵因素。
同樣的計劃或者方案,在不同的人那里,達成的效果卻天差地別。
朱元璋晚年的時候,擔心在自己死后,分封各地的諸侯們作亂。于是他問繼承人朱允炆,如果藩王不服從你,你怎麼辦。
朱允炆提交了自己的方案,朱元璋看了以后非常滿意,因為方案十分完善并且周密,萬無一失。
然而,後來燕王和寧王叛亂的時候,朱允炆的方案根本無能為力。
作家當年明月說,方案本身沒有問題,但問題在于執行方案的人。執行力不同,方案的達成效果差別很大。
執行力弱的人,多麼高明的智慧,多麼完美的計劃,也不會收到什麼效果。執行力強的人,總能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風雨無阻,不屈不撓,直到達成自己的目標。

第一,學會拆解目標。一個目標太過宏大和長遠,容易讓人產生倦怠感,迷茫感,和無力感,從而難以堅持。
學會把目標拆解,把宏偉的大目標或者夢想,拆解成具體可行的一個個小計劃,在嚴格地執行它,落實它,完成它。
這樣,我們就能不斷接近總目標,并且在小目標的完成中,不斷提升自己的成就感,更有動力和活力去支撐接下來的目標。
第二,完成大于完美。萬事萬物,都不要苛求完美。當我們要求面面俱到,毫無瑕疵的時候,就是事情注定失敗的時候。對于既定的目標,先去完成,完成即是成功。如果還有時間和精力,再去糾正它,提升它,讓它臻于完美。
剛開始就要求完美,必然在反復折騰中耗盡自己,一事無成。

王陽明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懂得道理,不是過行動的源頭。勇于行動并有所收獲,才是真正的明理。
敢于行動,堅持行動,高水平行動,我們才能獲得成功。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