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說: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于道。」
意思是,人最好的行為,像自然界的水一樣。水善于滋潤萬物而不與萬物相爭,停留在眾人都不喜歡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水滋養萬物,卻從容不迫。
水汪洋恣肆,能包容一切。
水柔軟平和,卻力量無窮。
我們應修身如水:至穩,至容,至柔。
靜水流深,高人語少。
《周易》有云:「躁人之辭多,吉人寡言語。」
一個人管住自己的嘴,慎言少言,既體現出涵養和智慧,也不會得罪人,傷人害己。
俗話說:「他人是非,不如不言;虛偽之言,不如不言;人云亦云,不如不言;言而無信,不如不言。」
如果說話不經大腦,信口雌黃,滔滔不絕,不僅給人「狗嘴吐不出象牙」的感覺,還會在不經意間出現紕漏,或者讓別人感受難受。
學會謹言慎行,不要用語言來刷存在感,而要用行動證明自己。
如果沒有真材實料,說得越多,就顯得越淺薄,越無知,越可笑。
水深不語,人穩不言。言多必失,不如一默。
《道德經》說:「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意思是,天下最柔弱的莫過于水,攻克堅強沒有什麼能勝過它,因此沒有什麼能替代水。弱可以勝過強,柔可以勝過剛,天下沒有人不知道,但卻沒有人能實行。
水是很柔和的東西,默默而流,與世無爭。但他匯聚起來,沖刷起來,咆哮起來,卻擁有無窮無際的力量,可以摧枯拉朽,沖毀一切。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艱難險阻,荊棘坎坷,溝溝坎坎,如果我們正面硬剛,死磕到底,不僅自己受傷,還可能根本改變不了現狀。要像水一樣,可以通過浸潤一點點改變,也可以慢慢匯聚,提升勢能,增強沖擊力。或者繞道而行,另辟蹊徑。
中國有種智慧,叫「四兩撥千斤」。
掌握柔性的力量,學習以柔克剛的智慧,化解強力,借力打力,以此戰勝困難,實現自己的目標。
《道德經》說:「江海成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成百谷王。」
江海能夠成為各種河流的王者,汪洋恣肆,磅礴萬方,就是因為它擁有謙卑包容的品質,有容乃大,有容為王。
的修養,更是處世的智慧。
能容言,集思廣益,增進智慧;能容人,廣結人緣,前路寬廣;能容事,格局闊大海闊天空。
世界上最寬廣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寬廣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寬廣的是人的胸懷。
學會包容,我們就會敵人越來越少,朋友越來越多。
阻力越來越少,助力越來做多。霉運越來越少,福報越來越多。
古人說:「泰山不讓土壤,故能成其高。河海不擇細流,故能就其深。」
泰山能夠容納一沙一石,一草一木,才顯得巍峨。河海能夠包容每一條支流,每一處水源,才能波瀾壯闊,深不可測。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學會包容,人生終將走向強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