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義中趙云被封為五虎上將,但在正史中蜀漢其實只有四方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云不過是一個雜號將軍而已,很明顯,劉備并未重用趙云!也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所以很多人一提起趙云,都只是將其作為護衛對待,而沒有將其視為一個統兵的大將!那麼問題來了,為何劉備到死也不重用趙云呢?
事實上,要想知道劉備為何不重用趙云,我們只需要看懂公孫瓚臨死前給出的兩個暗示!
第一個暗示
公孫瓚是趙云的第一個主公,他對趙云還是比較了解的,也正是看懂了他給出的暗示,所以劉備才沉默不語,自此再也不敢重要趙云!
趙云出身常山郡,而這個地方乃是袁紹的占領地,所以當趙云帶人投靠公孫瓚時,公孫瓚非常疑惑,明明袁紹四世三公,實力強大,為何趙云不投袁紹,反而千里迢迢的來投靠公孫瓚呢?
而對于公孫瓚的疑惑,趙云是這樣解釋的!
《云別傳》:云答曰:「天下讻讻,未知孰是,民有倒縣之厄,鄙州論議,從仁政所在,不為忽袁公私明將軍也。」
趙云的意思很簡單,他這個人追尋仁政,忠于漢室,想要為國效力,而袁紹這個人私心太重,不施仁政,所以他不愿意追隨袁紹,而是來投靠公孫瓚。趙云的這番解釋將他的本心給說了出來,而這,也是公孫瓚給劉備的第一個暗示!
第二個暗示
趙云加入公孫瓚陣營后,參加了不少戰斗,立下了不少功勞,但也正是在這相處的過程中,趙云發現了公孫瓚的真面目,認為公孫瓚和袁紹是同類人,他們都是自私自利的梟雄,只顧自己的功業,而不是真心匡扶漢室,所以趙云心中萌生了退意。
最終,當趙云的兄長去世時,他直接以此為由離開了公孫瓚,自此銷聲匿跡,即便公孫瓚深陷危機,他也再未出現過。而這,便是公孫瓚給劉備的第二個暗示!
看完上述兩個暗示,估計很多人還不是很明白,為何劉備不敢重用趙云,這中間就已經有什麼聯系?
事實上,公孫瓚的兩個暗示,就是告訴劉備,趙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趙云追尋仁政,為此拒絕了袁紹的招攬,後來發現公孫瓚有私心后,趙云又斷然離開,拒不相救,很明顯,趙云這個人乃是真正忠于漢室之人,他追尋的主公是那種真心匡扶漢室、施行仁政的人,而劉備雖然對外宣稱仁義、忠于漢室,但他本質上和公孫瓚袁紹是同一類人!
劉備對外宣稱仁義,且裝了大半輩子,但他受邀幫助劉璋,卻又暗地里背叛劉璋,偷襲占領益州的行為,已經讓世人看穿了他的真面目!仁義只不過是他的面具,而面具之下的劉備,和其他梟雄無異!
另外,劉備對外宣稱忠于漢室,其實也是假的!漢中之戰后,劉備自封漢中王,便是對漢室朝廷的最大冒犯,王爵是皇帝封賞的,劉備自封為王,想干什麼?而且還是封的「漢中王」,要知道,他的老祖宗劉邦最開始就是「漢王」,一字之差,足以看出劉備的野心!
當年漢獻帝退位讓賢后,曹丕并未對其下手,而且好生善待,而劉備在明知漢獻帝不可能有危險的情況下,卻對外宣稱漢獻帝被殺了,自己要為漢獻帝復仇,并建立蜀漢,這種行為,和曹丕的篡漢自立又有什麼區別呢?
說白了,劉備假仁假義、不忠漢室,他本質上就是一個梟雄,只不過他比曹操、袁紹、公孫瓚等人掩飾得更好!但劉備自己知道他是什麼人啊,他在看到趙云對待公孫瓚的行為后,必定會若有所思,猜想以后自己走到那一步后,趙云會作何應對,是憤而離去還是暴起傷人呢?所以說劉備自始至終都不敢重用趙云,不敢讓趙云走到劉備集團的高位!
(本文主要參考《云別傳》《三國志》)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