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作霖是民國時期的大人物,他盤踞東三省,執掌數十萬東北軍,被人們稱為「東北王」,勢力一度是各路軍閥中最為強大的。張作霖早年出身綠林,是從槍林彈雨中殺出來的,只有別人怕他,沒有他怕別人的份。不過,張作霖一生中,唯獨害怕一個人,這個人就是趙爾巽。
說張作霖怕趙爾巽不是妄加揣測,這話出自于少帥張學良,他曾親口說道:「我父親沒有怕的人,他就怕趙爾巽,就趙爾巽能說他。」
那麼,趙爾巽到底是何許人也,他有何本事,能讓東北王張作霖都心服口服呢?
這還要從道光二十四年,也就是1844年開始說起。位于鐵嶺有一個趙家,是個官宦世家,有一天趙家喜迎一子,父親取名為爾巽。趙爾巽一共有兄弟四個,四兄弟都是杰出的人才,尋常人家幾輩不出的進士,趙家一下子就出了三個,趙爾巽就是其中之一。
趙爾巽起初在翰林院為官,負責修史,後來因表現出色,歷任福建道監察御史、廣東道監察御史等清朝要職。趙爾巽不怕得罪人,他先后參了軍機處大臣左宗棠、都察院左副都御史曾紀澤和醇親王載灃,事后不僅沒有被貶斥,還平步青云,一路做到了封疆大吏的位置。這與趙爾巽的能力是分不開的,他是正統科舉出身,接受的是傳統的儒家教育,忠于朝廷,但他的思想并不頑固,能夠接受新興的事務,而這樣的人,正是當時清政府最緊缺的。
所以趙爾巽得以出任山西巡撫,掌管一方要職。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趙爾巽調任湖南巡撫。到任以后,趙爾巽立即展開「新政」,并把創辦新式學堂作為第一要務,他將岳麓書院改為湖南大學堂,并逼迫阻礙改革的舊派人物離開。此后,趙爾巽不吝財物,積極選拔新式的人才擔任老師,在各道、府設師范學堂,極大地推動了湖南新式教育的發展。
趙爾巽看得很明白,晚清最需要的就是三樣東西:新式教育、新式工廠和新式軍隊,所以他不僅創辦新式學堂,還創辦了湖南全省礦務總公司,以保衛礦權,發展民族企業。這些對湖南後來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904年趙爾巽回到京師擔任戶部尚書,次年任盛京將軍,也就是後來的東北三省總督。在此期間,趙爾巽幾乎對東三省的制度進行了翻天覆地的變革。趙爾巽首先裁撤盛京五部和奉天府尹,成立財政總局、農工商總局和巡警總局等新的行政機構,完善了東北三省的行政機關。隨后趙爾巽改革人事制度,裁撤一大批吃空餉的貪官污吏和瀆職官員,整頓地方財政,并開始在東北地區大力發展牧養公司、漁業公司以及輪船公司等實業團體。
正是在趙爾巽的住持下,東三省抓住了寶貴的發展時機,利用自己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豐富資源,建立了領先于全國的工業體系。可以說,張作霖後來可以依仗東三省耀武揚威,很大程度上都要感謝趙爾巽。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