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烏桓在東漢后期是一個非常強大的部落,尤其是蹋頓治理烏桓時期。當時烏桓實力非常強大,而且蹋頓也是一個非常「驍武」的領導,憑借烏桓強大的實力以及領導人的指揮,烏桓「以雄百蠻」,烏桓內部皆認為蹋頓有「冒頓單于」之相。如果曹魏對北方崛起的政權不聞不顧,那這一政權很容易成長為「匈奴」這樣的霸主,屆時會對曹魏北部造成嚴重的威脅。袁氏兄弟逃往烏桓之后,烏桓就開始以收回袁氏故土為由頻繁侵擾邊境。基于復雜的國際形勢,曹操最終決定發動對外戰爭,史稱呼「白狼山之戰」。
為何發動「白狼山之戰」
如圖所示,在東漢末年時期隨著中原混戰,北方游牧民族也逐漸染指邊疆地區。東北部的烏桓逐漸吞并上谷、漁陽、右北平、遼西、遼東五郡,隨后袁紹和烏桓共同剿滅了公孫瓚,幽州基本就屬于烏桓的囊中物了。當時面對烏桓的第一防線是冀州(袁紹),袁紹對烏桓采用了拉攏的政策,雙方締結和親關系,一時間北境無烽火。但是隨著官渡之戰的戰敗,袁紹死了,原本的局勢發生劇烈變化,最大的變化就是冀州的統治權之爭。
官渡之戰雖然是以袁紹戰敗告終的,但實際上袁氏在冀州的統治仍舊穩固,曹操短時間內無法蕩平冀州。如果袁紹的長子能當家作主,那麼冀州的老大仍然是袁氏。但可惜的是袁紹諸子為爭奪繼承權發起內斗,以至于曹操趁機攻打冀州,并且陸續追殺袁氏兄弟到幽州。最后袁氏兄弟逃往烏桓,試圖借烏桓的騎兵「復圖中國」。當時曹操在冀州的統治并不穩固,而冀州又無險可守,如果袁氏兄弟能從烏桓借來騎兵,那對冀州的威脅非常大。
冀州什麼地盤?幽州什麼地盤?千里平原肯定要比苦寒之地好,因此烏桓打著為袁氏兄弟收回故土(冀州)為由,頻繁襲擊邊境。曹操也明白烏桓的意思,冀州這塊寶地是非常重要的,他不愿意撒手,所以決定遠征烏桓。在遠征之前曹操內部還爆發了爭議,眾將認為:「袁氏諸子成了流寇,夷狄貪婪無親,定不會被袁氏兄弟所用!因此北方不足為慮,但是如果我們遠征烏桓,劉備必定會讓劉表襲擊許都,那到時候我們就完蛋了。」郭嘉認為:「烏桓現在肯定認為我們不會遠征,我們不如打一個措手不及。
現在冀州民心都還在袁家,萬一袁氏兄弟和烏桓共圖冀州,那我們北方各州就要淪為敵手了。而且劉表一個夸夸其談之徒,他也不會對劉備委以重任,所以不足為慮。」
對曹魏陣營來說這是一個兩難的問題,因為當時曹魏是兩線作戰,北方有袁氏兄弟和烏桓,南方有劉表,攻打任何一方都有可能被捅刀子。眾將認為劉表的威脅最大,北方不足為慮,這一點其實是錯誤的。因為幽州是苦寒之地,烏桓不可能局限于此,所以染指冀州是必然的,頻發入侵邊境就是一個表現。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