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失業已經成為家常便飯了!失業后再找工作,已經成了失業人員的人生大事,尤其是在今年,經濟、社會環境這麼不景氣,失業率更是連月上升。
雖然求職年齡一直是求職市場的熱議話題,可我怎麼也沒想到,廣州一家公司向社會公開招聘工作人員時,一個普通的保潔崗,招聘條件也是這麼苛刻:35周歲以下,身高一米五八以上,學歷國中或以上(參考「大參考」)。
35歲,真的成了職場就業的門檻了嗎?超過35歲的人,就失去了鯉魚躍龍門的權力了嗎?為了證實這一事實,我又打著求職的旗號,應聘了四、五家公司,結果不出意外,95%的公司都要求35歲以上,只有一家公司相對松一點,但也是40歲以上。
在求職行業,最受歡迎的年齡是30到33歲這個年齡段。從企業管理者的角度來看,這個年齡的段的人,有一定的社會經驗、職場經驗、學習能力強,雜事少,對工作負責任,能為公司創造相應高的價值。
為什麼企業都不想要年齡大的,尤其是40歲以上的工作人員呢?總結下來,主要是這3方面的原因:
一、有招聘管理者認為,年齡大的人,在團隊管理方面存在鴻溝,溝通比較困難。
二、年齡大的人不好管理。年齡越大的人,比較在乎自己的想法,做事有自己的標準。
三、年齡大的人,負擔重。他們給工作的時間就相對會減少,精力也會相應的不專注。
基于公司管理人員對中年人的這些看法,好像年齡大的人在職場上確實沒有了生存的空間。
但就保潔員、收銀員、操作工這種體力崗位來看,也要有年齡限制,是不是有點過分內卷了?
越來越多的公司都想要年輕的人,這說明了什麼問題?中年人及年齡偏大的人真的就沒有生存的空間了嗎?
有人說,公司之所以在保潔員工上都要求35歲以下,說明了在人力資源市場上,供明顯大于求。明明有很多體力好、形象好的年輕人,可供選擇,我為什麼還要那些年齡大、體力跟不上的中年人呢?
這也許就是人們所說的擇優而選,再加上我國的社會現實,人口正處于老齡化階段,年齡大的人會越來越多,已經成為社會的主要群體。
如果每家公司都想要年輕人,那年齡大的人,又該如何生存?為了活下去,又能做些什麼事呢?
有網友說,這種低成本的招工,連崗前培訓和基本的考核都沒有,用人單位還挑肥揀瘦,真的懷疑他們打著招清潔工的由頭,來招聘總經理助理。
也有網友說,有什麼單位和公司招50歲以上的員工呢?既然公司都沒有人愿意用年齡大的人,為什麼國家還要求延遲退休年齡?不如把退休政策改一改,改成提前5到10年退休,也許才符合現在的國情。
雖然公每家公司招聘員工都有自己的招聘選擇權,沒有人能評論他們的行為是否對錯,但從社會穩定、國家發展來看,我認為對于不同的崗位,公司不能采取一刀切,只追求年輕化,而應該擇崗設人,給35歲以上的中年人多一次再就業的機會。
誰都有老的時候,換位思考一下,當你人到中年,承擔越來越多的責任時,生活卻向你關閉了所有活下去的門,你會有怎麼樣的轉變呢?
如何才能讓很多公司意識到這種就業弊端所帶來的影響?單靠自覺性是根本不可能的,因為職場是沒有人情味的,到處都用利益為標準。
那要想緩和這種矛盾,就需要相關的勞動監管部門,發揮它的作用,正確的引導用人單位,這實在不行,也可以采取硬性措施。
對于返聘市場的上年齡限制,你是怎樣看的?有沒有什麼好的建議?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