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是中國華夏民族的三大人文始祖之一,其他兩位分別是炎帝和蚩尤。在歷史上,許多民族為了顯示自己的正統性或者血統高貴,都認為自己的祖先出自黃帝。而司馬遷作為漢代的歷史學家,也記載了許多民族是來源于黃帝的。那麼這些記載到底可靠嗎?
《史記》的第一篇是《五帝本紀》,該文講述了夏朝之前華夏部落聯盟的五位首領,分別是黃帝、顓頊、帝嚳、堯、舜。其中顓頊屬于祝融這個集團,是楚國人的祖先。《五帝本紀》中記載「帝顓頊高陽者,黃帝之孫而昌意之子也。」也就是認為顓頊就是黃帝的孫子。但是《山海經》卻記載:「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孺顓頊于此」,說明顓頊和少昊是一個部落的,屬于東夷集團。
帝嚳,是五帝之中的第三位,但是在《史記》中的內容很少,《五帝本紀》記載:「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于顓頊為族子」。也就說是帝嚳就是高辛氏,是黃帝的曾孫。由于《史記》中幾乎沒有記載帝嚳的事跡,使得許多人懷疑司馬遷是把搞錯了,因此有學者提出帝嚳就是東夷部族的首領帝俊或者帝舜。更有學者根據《天問》《國語》等文獻考證出帝嚳實際上就是商朝的祖先。
堯,是五帝末期的首領,《五帝本紀》記載:「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勛。娶娵訾氏女。」這樣說來,堯自然也是黃帝后裔了。五帝之中的最后一位首領是舜,是黃帝的八世孫,也屬于東夷集團。
我們總結一下就會發現,五帝都屬于黃帝集團,好像黃帝已經建立了一個王朝。而黃帝是出自華夏集團的,但是黃帝之后的顓頊、帝嚳、堯、舜竟然都是東夷集團的人物,這的確讓人非常詫異。
夏朝呢,《五帝本紀》記載:「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鯀,鯀之父曰帝顓頊」,說明也是黃帝的后裔。但是其他文獻卻又記載夏禹出自西羌,不是東夷集團,《史記·六國年表》記載:「禹興于西羌。」根據分子人類學的研究,華夏族的前身的確是古羌人,其父系基因主要是O2。因此,大禹實際上來源于炎帝這個支系,并非黃帝的支系。
關于商朝的來源,《殷本紀》記載,「殷契,母曰簡狄,有娀氏之女,為帝嚳次妃。」也就是說商朝是高辛氏帝嚳的后裔,而司馬遷記載帝嚳又是黃帝之孫,那麼商朝王族也就是黃帝后裔了。
然而,許多學者研究發現帝嚳就是帝俊,也就是東夷集團首領,是被強行嫁接到黃帝這個支系的。現代分子人類學研究發現商朝后裔的宋國公族的父系基因為C-F8989。
宋國公族父系基因
西周的來源,《周本記》記載「周后稷,名棄。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