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佳句
《禮記》中有云:「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
隨禮,講究的是相互。
禮尚往來,相互付出,方能久處不厭,漸行漸遠。
但并非所有的人和事,都值得隨禮。
這三種禮,不論多不好意思,也不要為了虛無的面子勉強隨禮。
不然,白白扔錢不說,毫無一點意義!
巧立名目的禮,不隨
曾聽過這樣一句話:「對待金錢應該保持節儉,就算只有一分錢,也不能隨便浪費。」
古時,有一富戶,是遠近聞名不拔一毛的鐵公雞。
一日,富戶花費重金,購得一塊土地。
富戶心疼不已,就想著通過大擺宴席,賺些禮錢,來抵銷買地的花費。
于是,大肆宣揚,告知親朋鄰里前來參加。
到了宴請那日,所有賓客齊聚,卻未有一人帶禮金。
就好似是眾人提前商量好了一般。
富戶束手無策,只好將宴會繼續進行下去。
最終,富戶賠了夫人又折兵,損失了一大筆錢財。
古人有云:「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
人這一生,真正隨禮的人生大事,無非是婚喪嫁娶,成家立業。
隨禮,不分輕重,看的是情份,而非帶來的禮。
往往太多善于鉆營的人,見錢眼開,將隨禮當做發家致富的斂財手段。
不分大小事,都巧立名目,收各種禮。
若是隨波逐流,大事小情都隨禮,久而久之,只會成為自己的負擔和壓力。
不僅出錢出力不討好,還會讓自己身心俱疲。
遇到巧立名目的隨禮,最好避而遠之,否則,只會白白浪費財與情。
有去無回的禮,不隨
有一位慈善家曾有云:「交易的本質就是以物換物,以對方需要的東西來交換自己需要的東西。
」
生活并非鬧劇,收禮不回禮之人,比比皆是。
很多人所計較的不是錢財,而是對方的心意。
真誠的付出,未得到回報,憤意難平在所難免。
在大學時,有一對室友,關系極好,互稱兄弟。
相約將來結婚生子時,都要彼此參加對方的婚宴。
年長幾歲的哥哥,無論是結婚,還是生子,弟弟皆如約而至,隨禮祝賀。
然而,待到弟弟結婚時,哥哥便推辭有事不來。
弟弟心里極其難受,卻還是選擇原諒了對方。
後來,弟弟生子,哥哥就宛如從人間蒸發般,再也聯系不上。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