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的存在 讓揚州成為國際貿易樞紐
當然,由于后梁的存在,舊的運河貿易也已陷入凋敝。這就逼迫楊氏更加依賴海運經濟,期望能牢牢控制住長江出海口。這也是他們一直同杭州方面對抗的根本性誘因。相應的,吳越方面也不可能讓其如愿以償。尤其在公元918年,淮南大軍已渡江攻取江西贛州,將吳越通往中原的內陸水系切斷,更堅定了他們要摧毀揚州的決心。
淮南的水師 當時已控制近半個長江
到了公元919年3月,錢繆任命自己的第七個兒子錢元瓘為諸軍都指揮使,率領500艘大小戰艦北上。由于當時的海岸線較今天要更靠內側,所以只要通過頻海的小城南通,就能迅速突擊揚州。一旦獲得成功,就足以將長江兩岸的淮南軍隊截斷,促成楊氏政權停止進攻江東。然而,淮南方面也很快獲悉對手的大動作,并提前派水師到長江入海口設防。一場代表當時東亞最高水平的艦隊決戰,就在江海第一山美譽的狼山南端爆發。
長江口海岸線的歷史變化
吳國水師的主力則來自安徽舒州,其具體數量已不可考。但根據軍隊結構和財力來分析,規模不可能弱于吳越方面太多。此外,后者陣中包括有大量小型船舶,主要用于太湖和蘇州河水系的設防工作,在水流湍急的江海交界處是很難發揮靈活優勢。倒是專攻內河水軍的吳國水軍,擁有不少大小樓船,在單艦火力和防護性能方面占盡優勢。何況,因為是據守江口而對抗下游敵船,容易握有順風順水的自然助力。
今日的狼山 依然是著名風景區
因此,當發現吳越國艦隊從外海駛入狼山江流域,整隊的吳國戰船便起錨殺來。如果不出意外,那麼江東的大型船只將被樓船以巨型拍竿擊毀,留下眾多小艇因失去主力而陷入凌亂。一切亦如當年的西晉伐吳和隋朝滅陳。畢竟,擁有更大樓船的艦隊,已經在整個東亞水系稱雄了1000年之久。
公元8世紀的南洋海船浮雕
對于這些撲面而來的樓船,吳越艦隊的技術優勢也得以體現。因為江東沿海長期浸染在受印度和南洋航海貿易影響的氛圍中,很早就嘗試制造大型海船。因此經常在造船技藝方面,領先北方一個時代。在唐末到五代,更新的南印度船隊就持續東進,也帶動起江浙沿岸的技術升級。所以,吳越大船不僅適合用多面硬帆順風出海,也保留了部分劃槳用于逆風機動。加高尾樓則為士兵提供射擊平台,卻也不會因整體結構過高而容易側翻。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