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真正厲害的父母,從不用瑣事內耗孩子 - | self Help
2023/09/03

知乎上有人問: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有多大?

一些網友的回答讓人心疼:

長大後,我沒有發育不良,但小時候我挑食,媽媽把碗摔到地上的歇斯底里,依舊讓我感到恐懼; 在家不小心把筷子碰到地上,就會被大聲責罵,導致現在我碰到什麼東西,都會下意識害怕; 高中不小心掉了身份證,一想到要父母請假幫我補辦,我焦慮地在宿舍廁所哭了好久……

很多父母總是盯著孩子的瑣事不放,分明是無心到可以忽略的過失,卻會被父母無限放大。

比如:

玩具放的位置不對,吃飯把衣服弄髒了,不小心灑了杯水,默寫錯了一個字……都會被批評很久很久。

在這種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往往會心力交瘁、如履薄冰,哪怕遇見一點點小事,都會很容易出現過激的反應。

最糟糕的家庭,就是在小事上消耗孩子。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教授塞德茲博士說過:

「人如同塑造陶瓷一樣,小時候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成為什麼樣的雛形。」

博主神奇媽媽木小暖分享了一段經歷:

跟朋友聚會時,她說自己14歲的兒子性格有很大的問題。

做事畏手畏腳,沒有一點主見,每次看到兒子這樣,她就會火冒三丈。

博主還沒來得及問為什麼,孩子回來了。

滿頭大汗的孩子剛坐下來,拿起媽媽的冰鎮檸檬水,媽媽立馬怒氣沖沖地喊道:

「說了多少次了,出汗後不能喝涼的,你怎麼一點記不住?」

吃飯的過程中,朋友也一直抓著孩子不放:

一會兒說孩子沒有坐的不端正;一會兒說孩子只顧著埋頭吃,沒有禮貌;

一會兒又嫌棄孩子這麼大了吃飯,夾菜還能掉……

短短一個小時,她的眼睛一直盯著孩子,在各種小事上挑毛病,糾正孩子;

好像無論孩子做什麼,都是不可原諒的過錯。

眼看著一個剛才還充滿活力的孩子,在媽媽的挑刺中被消耗到崩潰。

現實中,有很多家長信奉挫折教育,他們認為多批評孩子會使他們進步。

事實真的如此嗎?

80年前的一個實驗給出了殘酷的答案:

1939年,美國愛荷華大學的語言病理學專家招募了22個孤兒,然後不斷地打擊他們,說他們說話結巴。

後來,即使是一個完全正常的兒童,也因為過大的心理壓力,而向著被打壓的方向發展,變成一個真正的「結巴」。

這就是著名的惡魔研究,而在現實生活中,多少孩子正在接受惡魔教育呢?

生活在語言暴力下的孩子,生理心理都受到嚴重的摧殘,甚至一生都會活在這個陰影的籠罩下。

經常被挑剔的孩子,會變得尖酸刻薄,對身邊的人拼命挑剔。

要相信,每個孩子都身懷天賦。

但是,如果硬要用爬樹來衡量一條魚的能力的話,那麼魚終其一生都會覺得,自己是愚蠢的。

每個孩子都會有自己的成長軌跡,如果過度地在小事上打擊孩子,結果只會與自己的期望背道而馳。

與其事無鉅細,不如順其自然。

孩子的內心世界非常脆弱,如果父母在處理小事情時過于苛刻或者粗暴,就有可能會給孩子帶來更多的負面情緒。

那些你不以為然的小事,正在消耗孩子的心力。

1.你不以為然地囉嗦,正在消耗孩子的熱情

《非暴力溝通》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曾說:

評價、指責和命令都屬于暴力溝通的方式,會讓孩子遭受到無形的「精神暴力」。

《百家講壇》趙玉平老師講過一個故事。

孩子走出房間喝水,媽媽問:「兒子,作業寫完了嗎?」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工廠老技工被逼辭職,臨走給老闆一大禮,5個鐵箱讓老闆抬不起頭
2023/12/31
工廠年底招工40元每小時,聯系一周沒招到人,老闆苦惱得直搖頭
2023/12/31
6個可以改命的逆天習慣
2023/12/30
女同事天天蹭車,連續一個月不給油錢,還在背后說已婚的我要出軌
2023/12/30
讓你保持開心的20個好習慣
2023/12/30
讓自己越來越有錢的6個生活習慣
2023/12/30
趕走霉運,15個小方法給你
2023/12/30
領導辭職前一晚,找我借了30萬,借錢給他后我反而成了「小人」
2023/12/30
讓你氣場強大的20個好習慣
2023/12/30
新領導進群不說話被踢出群,大罵哪個不長眼,隔天就被老闆教訓了
2023/12/29
曹操手下被低估的五大猛將,每一個都不輸五虎上將,他們是誰?
2023/12/29
沒人敢欺負你的19個小妙招
2023/12/29
人民日報那些極致治愈的句子
2023/12/29
人民日報每日文摘|慢生活
2023/12/29
15年老員工被公司辭退,臨走前「摸」了下機器,老闆直接損失90萬
2023/12/29
5個低級邏輯,不遠離你就廢了
2023/12/28
同事加班吃宵夜找我借200元,凌晨1點給我轉賬,看到消息我傻了眼
2023/12/28
公司聚餐AA制我墊錢,120元女同事不肯給,找她要錢她說我窮瘋了
2023/12/28
兩次追殺關羽,兩次擊敗趙云,呂布見了也得認慫,這是誰的部將?
2023/12/28
女同事簽下800萬大合同,老闆發微信「鼓勵」,隔天她直接辭職了
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