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諾門罕戰場自開戰到1939年7月25日,關東軍向戰場投入了飛機310架,坦克182輛,裝甲車61輛,各種火炮188門,13名將軍,21名大佐,率領著八萬多兵員,經過兩個半月的戰斗,并沒有達到將蘇蒙軍擠出東岸的目的,不得已采取了守勢。
除去武器裝備低劣、補給效能差以外,主要原因是關東軍司令部屢次判斷失誤,過高估計日軍的力量,過低估計蘇軍的力量,致使戰斗一敗再敗。
為了穩定軍心鼓舞士氣,關東軍司令官植田謙吉大將于7月29日到諾門罕戰場視察。
植田謙吉大將在小松原中將的陪同下,踩著號音,依著軍階等級次序,檢閱各作戰單位的歡迎隊列。
植田謙吉大將視察后,指示小松原將軍加強左線陣地的防守兵力。小松原中將以長谷部理睿大佐指揮的第8國境守備隊(步兵7個中隊、機槍35挺、迫擊炮4門、速射炮7門、山炮4門)加強了諾羅高地的防守。
這樣,諾羅高地上就有步兵71聯隊、梶川大隊、第8國境守備隊等近一萬兵員的守備力量。
此外,又從第7師團在齊齊哈爾的第27聯隊中抽出兩個大隊和一個炮兵大隊駐在海拉爾作為預備隊。至此,第7師團除去一個大隊守備齊齊哈爾外,整個師團已全部投入戰場。
從沈陽調來的第一獨立守備隊,在四谷大佐指揮下,編入第23師團的戰斗序列。
最后,將全滿洲所有的速射炮全部集中送到諾門罕,以對付蘇軍的坦克和裝甲車。
從此,小松原將軍轉攻為守,在蘇軍炮火的轟擊下,構筑據點式越冬的永久性工事,要與蘇蒙軍打持久戰。
8月4日,日本大本營發出命令:在海拉爾建立第6軍司令部,直接指揮諾門罕的戰事。
在此以前,關東軍在滿洲的編成有3個軍8個步兵師團、1個騎兵旅團、1個坦克師團、1個飛行集團(軍)、8個國境守備隊(旅團級)、5個獨立守備隊(旅團級)、陸軍總兵力36萬人。
第3軍和第5軍下轄4個步兵師團、1個騎兵旅團和4個國境守備隊,鎮守滿洲東部邊境東寧——綏陽——密山——虎林一線。
第4軍下轄1個步兵師團和3個國境守備隊,鎮守北面黑河——漠河一線。
第23師團和第8國境守備隊防守海拉爾及西部地區。
第4師團駐佳木斯,第7師團駐齊齊哈爾,作為機動部隊,直屬關東軍司令部。
以上是1939年7月以前關東軍在滿洲的兵力部署。
沒有在海拉爾建立軍一級司令部,主要是考慮這一地區在大興安嶺以西,而大興安嶺在軍事上是滿洲西部的天然屏障。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