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里,有一場與官渡之戰、赤壁之戰齊名的大規模戰役。當時蜀國剛剛建立不久,劉備就急著從東吳手中奪回荊州,為義弟關羽張飛報仇,所以不聽諸葛亮、秦宓的勸諫,自己親自出征,在夷陵遭遇慘敗,史稱「夷陵之戰」、又稱「猇亭之戰」。
一般來說,夷陵之戰并沒有赤壁之戰那麼出名,但它卻是三國形勢的又一個重要轉折點。因為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損失太過慘重,直接導致剛剛建立的蜀漢受到沉重打擊,國內叛亂四起。那麼劉備在夷陵之戰中除了損失大量士兵和物資外,還損失了多少謀臣良將呢?
戰前,劉備命諸葛亮守衛兩川,又讓馬超和魏延守衛漢中,讓虎將趙云殿后,兼管糧草,又讓老將黃忠做前鋒。至于謀臣,劉備帶上了黃權、程畿、馬良和陳震四個人。這四個人在夷陵慘敗后,2個戰死,1個投降,只有一人得以存活。
黃權是這四個人里唯一沒有列入「蜀漢十二文臣」的人。原因很簡單,在這場戰爭失利后,黃權率領部下投降了魏國。既然是與吳國交戰,怎麼降的卻是魏國呢?一開始,黃權本是劉璋的舊部,曾經勸劉璋不要接劉備入蜀,劉璋不聽。
後來劉備打到益州,劉璋投降,黃權卻不肯投降,劉備親自去禮請他,黃權才愿意歸順。夷陵之戰中,劉備失敗逃走,黃權帶領的軍隊卻被吳軍給阻斷了回蜀的道路,無奈之下,黃權就帶著人投降了魏國。魏王曹丕詢問原因,黃權回答:「歸蜀無路,降吳不可,故來投陛下。」
不過,雖然黃權降了魏國,劉備卻并沒有為難黃權的家人,還說是自己辜負了黃權,不是黃權負了自己。黃權在魏國聽聞劉備殺死自己家人的謠言,也不肯相信,可見君臣一心。和黃權一樣是劉璋舊部的程畿,則是兵敗之后不肯撤退,奮力作戰,戰死于亂軍之中。
馬良是馬謖的哥哥,兄弟五人都很有名氣,馬良是其中最出色的一個。劉備當年擔任荊州牧的時候,就把馬良召到自己身邊來做事。《三國演義》中,馬良還是關云長刮骨療毒時與他一起下棋的人。
原本在劉備攻打東吳的時候,孫權畏懼蜀軍的聲勢,派人將張飛的人頭和殺害張飛的兩個叛軍送給劉備,想要求和。馬良勸諫過劉備接受求和,重新與孫吳結盟,一同對付曹魏的,但劉備沒有采納。後來夷陵戰敗,馬良也遇害身亡。
陳震原本是袁紹的謀士,後來袁紹身死,陳震就投奔了劉備。陳震在這場戰役中幸運地活了下來,但是《三國演義》并沒有交代仔細他的經歷。只知道劉備死后,陳震繼續輔佐后主劉禪,後來還作為外交官在孫權稱帝時,奉命出使了東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