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說,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不和自己的親戚聯系,不跟自己的朋友聯系,甚至連自己的中學小學同學也不會聯系,工作中的同事也只是點頭之交而已,甚至連父母的聯系也變得越來越少。
對此呢,專家表示:「 斷親」不能說明現在的年輕人越來越冷漠,而這種行為也是在如今網絡發達的時代中普遍存在,它更是一種「現象」,而不是一個「問題」。
1.老一輩的思想和我們現如今的一些思想發生沖突,父母對我們的要求有的時候我們根本沒有辦法滿足。
家長總是想要讓你該成家的時候成家,該立業的時候能有一份穩定的工作,還想要讓孩子留在自己的身邊。而一般情況下,老家都是沒有辦法滿足年輕人的各方面需要。
所以說,很多年輕人選擇離開家去大城市打拼因為大城市的包容性會更加強,哪怕你30歲也沒有結婚,仍然不會有人覺得奇怪。
2.社會節奏太快,內卷嚴重,大家工作方面的消耗實在太大了,根本沒有過多的精力去維護親戚之間的關系。更甚至很多親戚就是不希望你過得比他好,條件差不多的,走動會多一點,差距多的也會慢慢的就遠離了。
3.滿足精神生活的需要。《洞察人性》中有一句這樣的話,「人類所有的煩惱都來源于人際關系。」維持好親戚關系,好友關系,同事關系是真的很占據自己的精力以及時間的,而這種無效社交給我們的滿足感真的超級低,人要想幸福,就要遠離那些讓自己痛苦的人,如果不離開,要麼會內耗自己要麼會彼此傷害,所以說,更多的人選擇「斷親」。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比較重視倫理關系家庭觀念的國家,但是年輕人斷心其實并不是一個普遍的現象。雖然有很多年輕人可能會因為工作和生活壓力等原因與親戚接觸較少,但這并不代表就真的斷絕了彼此之間的聯系,「斷親」
并不代表絕情。
除此之外,我們從西周開始就比較注重血緣之間的紐帶,重視家庭與親情的維系,延續了幾千年的文化也并不一定會到我們這一代就結束。
因此我們應該尊重年輕人的選擇,不應該夸大其詞,致使更多的年輕人隨波逐流,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路要走,選擇適合自己的方式才是最明智的。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