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陵之戰是蜀漢最大的一場失敗,此一戰直接將蜀漢的野戰精銳全部消耗殆盡,導致蜀漢軍隊后繼乏人,以至于諸葛亮北伐時期,連馬謖這種人都被迫啟用,可見夷陵之戰敗得有多慘!然而就是敗得如此之慘的夷陵之戰,卻絲毫沒有影響到劉備的地位,這是怎麼回事呢?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慘敗,卻為何沒被趕下台呢?
夷陵慘敗
夷陵之戰的起因是蜀漢丟了荊州。漢中之戰,劉備表現非常好,讓曹操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于是曹操讓曹仁進攻關羽,想要逼迫劉備增援,減輕漢中的壓力,結果曹仁根本不是關羽的對手,反而還遭到了關羽的暴打。就在關羽形勢一片大好,準備好好的痛揍曹軍一番時,孫權突然跳了出來,偷襲了關羽的后方,導致關羽大敗。
關羽在敗退的途中,又遭到了吳軍的圍追堵截,最終關羽被俘。原本以蜀漢和東吳的關系,關羽被俘問題也不大,但誰也沒有想到,孫權竟然會斬殺關羽,徹底和蜀漢撕破臉皮!就這樣,孫權不僅占了荊州,還殺了關羽,讓劉備顏面盡失!
于公,劉備需要拿回荊州,完成隆中對的戰略,于私,劉備需要為關羽復仇,平息蜀漢內部的不滿情緒,所以說,伐吳之戰勢在必行!只不過誰也沒有想到,一向不怎麼出名的陸遜,竟然把劉備這個百戰名將給暴打了一頓,夷陵之戰,劉備竟然被打得幾乎全軍覆沒,僅以身免……
劉備在夷陵遭到慘敗,精銳損失殆盡,可他卻并沒有因此被趕下台,反而繼續當著蜀漢的皇帝,繼續在白帝城遙遙控制蜀漢大局,令無數人感到好奇,為何劉備全軍覆沒,還能夠如此瀟灑的繼續過好日子?
事實上,劉備在全軍覆沒的情況下,還能夠穩坐皇帝寶座而沒被人趕下台,主要是因為兩個原因!
一、劉備沒回成都。很多人都疑惑,劉備戰敗了,為何不回成都,反而一直待在白帝城,直到臨終托孤,其實這就是劉備的聰明之處,一旦他回到成都,他的結局就要悲慘得多!
古時候傳遞消息非常緩慢,雖然劉備在夷陵之戰中大敗,損失慘重,但成都后方并不知情,只要劉備守住白帝城,封閉消息,那麼成都后方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得知詳情,劉備有足夠的時間安排補救措施。
說白了,只要劉備待在白帝城,益州方面就不知道劉備敗得有多慘!他們只能猜測劉備失敗,但不知道具體敗到了什麼程度,在沒有確切消息的情況下,他們不敢輕舉妄動,這就為劉備爭取到了不少的時間。而一旦劉備直接回到成都,那麼蜀漢內部就會知道,劉備敗得很慘,直接被打回老家了,反對勢力就會紛紛起來作對,將劉備趕下台!
二、內部有信任的人。劉備通過封閉消息的方式,讓蜀漢內部不知道他敗得有多慘,但天下沒有不透風的墻,這種事情早晚要傳出去,只不過在消息泄露之前,劉備已經通過內部信任的人,提前做好了應對措施,這個人便是諸葛亮!
以諸葛亮的才能和手段,只要他坐鎮成都,劉備就可以放心的待在白帝城,不用怕被人趕下台。雖然消息慢慢泄露,越來越多的人知道劉備敗得很慘,有心之人也會趁機起兵,但只要諸葛亮做好準備,及時撲滅叛亂,則局面可控!
不得不說,劉備真的是一代梟雄,在戰敗的那短短時間,他就已經想好了應對措施,沒有直接撤回成都,避免了自己被趕下台的結局。而相比于劉備,160年后的苻堅就要愚蠢多了!當他在淝水之戰中被擊敗后,他直接選擇跑回了老巢,導致內部沒有充足的時間做好提前準備,反對他的人紛紛揭竿而起,最終局面崩壞,苻堅被徹底的趕下了歷史舞台!
結語
劉備在夷陵之戰中慘敗,卻為何沒被趕下台?160年后眾人才發現真相!劉備之所以沒有被趕下台,是因為他沒有在戰敗之后選擇直接撤回老巢,反而待在白帝城封閉消息,給予內部充足的時間做好提前準備。160年后,當眾人看到苻堅的操作和結局后,才赫然發現,當初的劉備真的是太聰明了,他不愧為一代梟雄!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