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
圖集
所謂成長,從走出舒適區開始
2023/09/27

舒適區是一種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中,人感到舒適,對周邊有控制,有安全感和穩定感。

但長期處于這個圈層,只能加固已有知識和技能,無法獲得長遠的成長。你有嘗試走出舒適區嗎?你為此做過哪些努力?

走出舒適區的6個方法

找到一個改變的理由

離開舒適區並不容易,我們要付出不低的成本,去迎接探索未知帶來的風暴。這就需要我們在開啟行動之前,進行一番成本/效益分析,找到一個堅定的理由,以及一個足夠支撐我們面對任何挑戰的強烈動機。

你是想要尋求更多職業可能,還是渴望未來的新鮮刺激?是厭倦了當下的狀態,還是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對內心需求了解得越透徹,越容易做出不後悔的選擇。

改變固化的思維習慣

定向的思維習慣,讓我們傾向按照自己熟悉的價值觀和方法,去處理遇到的任何情況。然而,現實生活是流動的、不斷變化的,如果認知不隨之革新,你就無法觸及到認知以外的世界。

走出思維的舒適區,意味著接受新的思維角度和視野,可以通過自我反省、與他人交流、跨界學習等方式,來保持自我思維處于開放狀態。

打破行為習慣的惰性

「舉個例子,你打算好好讀一本書,看了不到5分鐘後,覺得看不下去,拿起手機開始刷視訊,結果一刷過去了1個小時。

這個時候,倘若看書不是一個強制性要求,很多人大機率會選擇明天再看,結果第二天你還是重復了同樣的行為序列,那麼這種行為就會得到一次鞏固,慢慢地,你會發現看書這件事逐漸消失在你生活裡了,因為當下有太多舒適,不用費腦。」(引自心理學家崔慶龍)

惰性是心氣的慢性殺手。由惰性帶來的「舒適」往往短暫,更多時候,它會引發無盡的空虛和愧疚。走出舒適,就是要和惰性反復較量,挑戰一些為自己增值的「上難度」的事,比如深度閱讀、體能訓練、參與長線項目等。

從一件想做的事入手

選擇從一直想做的事入手,會讓「走出舒適」這件事變得容易很多。無論是學習一門新語言,還是主動結識新朋友,這些嘗試都會帶來新奇感和成就感。研究表明,新奇事物往往會增加大腦中多巴胺的水平,而多巴胺是大腦「獎勵中心」的一部分。

開發自我是無窮無盡的,當你成功解鎖一項技能,你就為自己添備了一份信心。信心積攢越多,你越能在整個生命領域裡擴大可能性。

多接觸勇于創新的人

周圍的環境和人會對人的想法和決策產生一定影響。當你身邊的人,都處于安逸和不作為的狀態,你也會視其理所當然並習以為常,這其實是一件非常需要警覺的事情,因為它始終在剝奪你的活力水平。

多去接觸敢想敢做的人,多融入大膽創新的氛圍,從他們身上找到激發自我前進的能量。

找到平衡的支點

做事情「如果你太舒服了,你的工作效率就會很低。如果你太不舒服,你的工作效率也會降低。找到你的最佳位置,確定你的最佳承受能力,在熟悉和不熟悉間取得平衡。

 」

走出舒適區,不是棄絕愉悅的體驗。因為過度追求有壓力的生活,也容易導致行動的不可持續性。這就要求我們鎖定的目標,不能好高騖遠,不要從能力水平1的事情瞬間跳躍到10,而是循序漸進增強抗壓能力,和克服困難的信心。

工廠老技工被逼辭職,臨走給老闆一大禮,5個鐵箱讓老闆抬不起頭
2023/12/31
工廠年底招工40元每小時,聯系一周沒招到人,老闆苦惱得直搖頭
2023/12/31
6個可以改命的逆天習慣
2023/12/30
女同事天天蹭車,連續一個月不給油錢,還在背后說已婚的我要出軌
2023/12/30
讓你保持開心的20個好習慣
2023/12/30
讓自己越來越有錢的6個生活習慣
2023/12/30
趕走霉運,15個小方法給你
2023/12/30
領導辭職前一晚,找我借了30萬,借錢給他后我反而成了「小人」
2023/12/30
讓你氣場強大的20個好習慣
2023/12/30
新領導進群不說話被踢出群,大罵哪個不長眼,隔天就被老闆教訓了
2023/12/29
曹操手下被低估的五大猛將,每一個都不輸五虎上將,他們是誰?
2023/12/29
沒人敢欺負你的19個小妙招
2023/12/29
人民日報那些極致治愈的句子
2023/12/29
人民日報每日文摘|慢生活
2023/12/29
15年老員工被公司辭退,臨走前「摸」了下機器,老闆直接損失90萬
2023/12/29
5個低級邏輯,不遠離你就廢了
2023/12/28
同事加班吃宵夜找我借200元,凌晨1點給我轉賬,看到消息我傻了眼
2023/12/28
公司聚餐AA制我墊錢,120元女同事不肯給,找她要錢她說我窮瘋了
2023/12/28
兩次追殺關羽,兩次擊敗趙云,呂布見了也得認慫,這是誰的部將?
2023/12/28
女同事簽下800萬大合同,老闆發微信「鼓勵」,隔天她直接辭職了
2023/1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