逝者如斯夫,轉眼又是中秋。
古人寫下無數詩詞歌賦,感懷中秋。
但是記憶最深的,應該是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吧。
從詩詞一路走來,到現實生活,你會發現,詩詞中隱喻的生活,也是中年的人生真相。
隔著時空,我們和蘇軾,能對話,能共鳴。
01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本想親人聚一聚,卻一直在離別。
宋神宗熙寧九年,中秋的月色格外美麗。
四十一歲的蘇軾因為和王安石的意見不同,也反對王安石變法,因此主動請求外調。
他想,若是外調到和弟弟蘇轍更近的地方去,也算是一種安慰。
當他在官場,身不由己,被派往密州做太守。
兄弟相距很遠,不能在共度中秋,成為了一種遺憾。
舉起酒杯,把自己灌醉,然后仰頭看月亮——心想,弟弟也在看月亮吧。
七年了,兄弟也沒有聚一聚,這是何等的憂傷。
現如今,有多少家庭,和蘇軾家一樣,中秋是不能團聚的,過年也不能。
老想著,下一次過節,一定回家,但是一次次失約了。
人到中年,背井離鄉是常態。
就是夫妻,也許是聚少離多。
你越盼望團聚,越是難受。思念,把心揉碎,就像月色落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
02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本想一直年輕,卻一晃就老了。
歲歲年年人不同,年年歲歲月相似。
月亮,和去年的一樣,或者說,和千年前的一樣。人卻老了一歲。
不知道是哪一天,你發現自己的頭髮白了,看到皺紋能夾住一只蚊子了。
別以為自己還小,歲月從來沒有饒過誰。
看看你的身邊,有多少三四十歲的人,已經滿頭白發。也有人,開始和病痛對抗,身體大不如以前。
忙起來,可以忘記自己的年齡,但總有一些時刻,會提醒你,真的老了。
03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本想成為人上人,卻一直是底層人。
年輕的蘇軾,多讀書,考上了進士,然后入朝為官。
做官了,就是人上人了吧。可是他仍舊是普通人,在高處,還有很多的上司。
他只是一個打工者。
更要緊的是,他到了一定的高處,感覺到戰戰兢兢。
說話、做事都要謹慎。
蘇軾因為寫了幾首詩詞,被人挑剔,找出了詆毀朝廷的句子,卷入了「烏台詩案」,有牢獄之災,差點弄丟性命。這就是「高處不勝寒」的最好見證。
是啊,高處有風,讓你乘風而起,但也有寒流,還有厚厚的云層。
你使勁折騰,也不過是人間的一員。
別人叫你「主任、老闆、經理、局長」,不要洋洋得意,而是及時低頭,夾著尾巴做人。
04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本想好好休息,卻一直輾轉難眠。
小時候,蹦蹦跳跳 一整天,累了,就躺下了,第二天又生龍活虎。
到了中年,你發現自己睡不著了。
滿腦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孩子的成績怎樣了?父母老了,要照顧了,如何才好?房貸要還了,月底的錢,卻還沒有到位。枕邊人,有沒有變心,婚姻會走到老麼?
工作,看起來不錯,但是很怕失業。沒有工作的日子,那就徹底失眠了。
中秋的月色,是那麼殘忍,把大地照亮了,讓人以為是白天,不能睡。
人是有心事的,并且很多的話,不知道對誰去說。只能默默承受。
好日子,就是困了休息,累了睡覺。但是中年人,難得做到。分明在睡著,分明又是醒著。
05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本想事事完滿,卻一直在承受殘缺。
看蘇軾的一生,才華橫溢,但是不是被貶,就在被貶的路上。
中年過了,老年到了,等來了回京任職的機會,卻病故了。
他的原配妻子,帶來了很多的幸福,但是早亡了。留下了一座孤墳。
他喜歡的小妾朝云,也不能陪他到老。
本想能幫助弟弟蘇轍,但是他卻在被貶的時候,連累了弟弟。
他考上進士的時候,想要給母親一個驚喜,可是母親卻過世了。
太多的事情,都沒有按照蘇軾想的那樣去發展,遺憾,再遺憾。
到頭來,蘇軾只能安慰自己:「也無風雨也無晴;此心安處是吾鄉。」
人到中年,你的生活,一定是支離破碎的吧。
經歷了太多的苦,但是日子還得過下去。
總要送走父母,離別兄弟姐妹,還要接納兒女的「不爭氣」。若是夫妻吵吵鬧鬧,失婚,也要接納。
中年,真的好漫長。就像一條充滿荊棘的路,走一步,都會被刺傷;不等傷口愈合,又得再走一步。
傷很痛,卻要安慰自己——所有的傷疤,是身體最堅強的地方。
06秋風又到故鄉去,明月何時照我還?
中年的生活,太忙,太苦,太難熬。
但不管怎樣,頂著一輪圓月,踏上回家的路,就能慰藉一身的風塵。
相聚是短暫的,也是永恒的。
也許,父母老了,見一面,少一面。
真的要和家人分別,那也要彼此問候,停下來,看看風吹來的消息。
愿你我,中秋這一天,有人陪伴,有酒可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