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六,老同學芝芝約我見了一面。
好久不見,她的變化大到不敢相認。
3年前,我和芝芝都在老家上班。那時候的她,總是聚會的焦點。
每次姐妹們出來玩,至少有一半時間都是她的抱怨,簡直現代版祥林嫂。
這次見面,芝芝成熟了很多,談吐間,我感受到了她的淡定從容。
我以為她遭遇了什麼重大變故,但她告訴我,是後來的一份工作改變了她。
入職新公司后,芝芝遇到了一個厲害的前輩。
無論多麼復雜的工作,前輩從來都不抱怨,甚至有一次領導讓她設計出「五彩斑斕的黑」,她都能在三天之后交出7套不同的設計方案,讓領導沒法挑剔。
在前輩身邊待久了,芝芝也戒掉了抱怨,上個月,她還升職成了部門總監。
芝芝說:「過去因為情緒問題,錯過了很多機會。但現在明白了,一個成年人,抱怨是沒用的。」
有那個時間發牢騷,還不如去做點事情,改變自己。
抱怨使人蒙蔽雙眼
當你覺得自己很慘的時候,還有人比你承受著更沉重的苦難。
有個澳洲哥們,叫尼克·胡哲,從出生起,就注定了不平凡。
他天生沒有四肢,僅有的肢體,是臀部下方一個帶著兩只腳趾的「小腳」。
小時候的尼克,經常被同學欺負,他因此意志消沉,沖媽媽大喊:「我想死!」
他曾經想把自己溺死在浴缸里,可惜沒成功。
在父母的鼓勵下,他不再抱怨命運。
他讓父親幫忙把他放到水里,鼓起勇氣學習游泳。母親發明了一個特殊塑料裝置,他借助這個裝置,提筆寫字。
但過程,一點也不輕松。
他像是一個和生命廝殺的戰士,一個簡單的握筆動作,也要重復成千上萬次,直到身體磨得皮開肉綻,傷口處的血痂,剛愈合又再次流血。
忍受了非人的痛苦之后,尼克學會了踢球、打鼓、寫字、游泳、滑板和沖浪,就連高爾夫,他也很在行。
他不但做到了企業總監的位置,更獲得了「杰出澳洲青年獎」。
舉辦了1500多場演講,出版了《人生不設限》等多部暢銷書。
他的經歷,影響著千千萬萬人。
生而為人,各有其苦。
抱怨,不能幫我們改變什麼。行動,才有機會獲得後來的成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