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背景的歷史劇里,康熙總是少不了的一個人物,被人稱千古一帝(雖然有這個名號的皇帝太多了,什麼漢武帝秦始皇乾隆成吉思汗,統統都有這個名號)。尚且不管康熙的名號,有康熙的地方,就總少不了這樣一件故事:康熙活捉鰲拜。
看似是一個皇帝捉拿大臣的普通橋段,為什麼經過這麼多年還在被人津津樂道?鰲拜是何許人也,捉住鰲拜有什麼意義?鰲拜被活捉背后,有怎樣的局?這都是這件事值得被我們多次討論的地方。
今天咱們就好好講講【鰲拜和康熙那些事】。
首先我們要介紹康熙這位皇帝,這是清朝的第四位皇帝,原名愛新覺羅玄燁。康熙8歲登基,這時候他還是個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康熙這個人,雖然是一位好皇帝,但他性格倔強強勢,而且登基時還是一個孩子,在前期也略有隱忍,屬于「穩住發育不要浪」的階段。
在我們現在常規的歷史書上,康熙在政治中穩住腳的一件重大的事,就是他在16歲的時候用智謀除掉了囂張跋扈的鰲拜。這件事就是我們現在津津樂道的「康熙智擒鰲拜」。也因為這個記載,所以現在電視劇里的鰲拜,都是一副奸臣形象,好像動不動就要造反似的,讓人感覺不踏實,所以我們覺得康熙滅了鰲拜,是一個智舉。
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其實我們都被電視劇騙了。我們來了解一下鰲拜這個人。
鰲拜被稱為「滿清第一勇士」,他出身將門,精通騎射,一身本領滿身虎膽,跟隨皇太極征戰四方戰功顯赫,是皇太極最信任的武將。皇太極去世后,鰲拜成為議政大臣。順治帝去世后,鰲拜又成為輔政大臣,可以說達到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
這里尚且不管鰲拜手中能掌控多少權力,以及鰲拜到底有沒有野心。我們換一個思路:歷史上的康熙的確是一位明君,可順治和皇太極哪個都不比康熙差呀!鰲拜在順治的眼里,一定是配得上這個地位的,我們想一下,如果鰲拜真的有歷史上記載的那麼野心勃勃,順治是傻子嗎?會給自己后代留下這麼一顆雷?很明顯,順治信任鰲拜,鰲拜也從不辜負皇帝,他的地位,是靠自己爭取來的。
別忘了,我們看到的這位「企圖謀權」的逆黨,當初是拼了性命討伐多爾袞才把大清的江山替愛新覺羅家族保下來的。
這里就出現一個問題:康熙性格強勢,出生入死的鰲拜性格肯定也不好惹。而且鰲拜手握兵權,康熙年幼,自然對鰲拜的勢力比較擔憂,就想除掉這個隱患。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