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祝壽有一句話叫「長命百歲」,百歲的祝福寄托著人們對于人生的美好祈愿。
人人都希望自己在這世界上多停留,人到老了,多活一天是為多享一天福,然而多數人的壽命并不足以到達百歲之齡。
長壽是一種祝福,也是人內心的愿望之一。
各種專家學者在研究長壽這方面傾盡心血,而國家和社會也在做各方面努力,提高人民的平均壽命。
這代表著一個國家的基礎建設水平,映射了人民的總體幸福指數。
從現實來說,一些老年人在晚年過得并不幸福,臥病在床孤苦無依。
這樣的晚年不可謂不凄涼,甚至于多活一天就是多遭一天罪。
即便如此,他們也希望自己能一天一天活下去,人越老,越是害怕死神的降臨。
從年齡來講,人人都有屬于自己的年齡劃分,有的人五十歲退休,六十歲享清福,有的人不惑之年還在奮斗。
總體而言,要想長命,還要具體細分各個年齡段,這三個「年齡坎」,熬過去的人,基本能活到100歲。
七十三歲,這是孔子去世的年紀,孔子是十分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其思想哲學影響了后世千秋萬代。
可即便被人們稱為「圣人」,他也難逃一死,于是人們也將七十三歲這個年齡當成了一道坎。
同時虛歲的七十三歲也是本命年,民間有本命年命格弱的說法,于是人們對七十三歲十分避諱。
從科學上來講,七十三歲,人體的身體機能已經下降不少,各種慢性疾病很可能找上門來。
這個年紀得了病,不是一天兩天、吃幾次藥就能痊愈的,免疫力的下降,也導致一些藥物副作用開始顯現。
這個年齡的人,很有一部分是在大把大把地吃藥,各種年輕時期積攢下的病根開始「發作」。
疾病是最大的「老年殺手」,輕則生活受限,重則臥病在床。
這個年齡段的老年人要格外注意身體,每年定期體檢,早發現、早治療,更不要諱疾忌醫,保護好身體才是最重要的。
八十四歲,這是孟子去世的年紀,民間有「七十三,八十四,閻王不請自己去」的諺語。
孟子也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之一,與孔子并稱「孔孟」,世人稱之為「亞圣」,連圣人和亞圣都活不過去的年齡坎,也成了人們心中的忌諱,連提及這兩個年齡數字也是不行的,這里面也有一定的道理。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