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血涌動、炮火轟鳴的戰爭片很多,有些看過就忘;
有些只能充當我們平凡生活中的調劑品,刺激我們的感官,釋放我們的情緒;
有些注定常駐我們記憶的深處,看一遍,凈化一次心靈。
《搶救雷恩大兵》無疑屬于后者。
戰火中真正的英雄,拯救的是我們的心。
《搶救雷恩大兵》講的是8個人冒險救1個人的故事。
導演斯皮爾伯格,憑借此片再次榮獲奧斯卡最佳導演獎。
(《辛德勒的名單》1993、《搶救雷恩大兵》1998)
《搶救雷恩大兵》收獲贊譽無數,是好萊塢歷史上最優秀的戰爭片之一,是戰爭片中的里程碑。
2014年,影片入選美國「國寶影片」名單。
二戰期間,馬特·達蒙飾演的美國傘兵雷恩被困于敵軍后方,他的3個親兄弟已全部陣/亡。
如果他也遇難,家中的母親將承受一下子失去4個兒子的巨大打/擊。
美軍總指揮部決定派出包括米勒上尉(湯姆·漢克斯飾)在內的8人小分隊去救他。
實際上,片中的他們和看電影的我們都有著同樣的質疑:
8個冒險救1個,到底值不值得?
偉大的戰爭電影,不只是炮火轟鳴、熱血激昂。
真正擊中我們的,反而是戰爭片中的人性柔軟。
《搶救雷恩大兵》在剛與柔、殘酷與脆弱之間不斷轉換。
鏡頭從肅穆的墓地,轉到激戰的海灘,又轉到寧靜的鄉村原野,再到戰火中的廢墟,最后又回到安詳的墓地。
幾經變換,恍如隔世。
影片開場的二十多分鐘是著名的諾曼底登陸。
電影一開始就把恐怖的戰爭畫面呈現在我們面前:
被炸上半空的殘/軀,臨ㄙˇ呼喚媽媽的士兵,遍地哀嚎的傷員,被染紅的海水,子/彈在水中穿梭的聲音,打在鋼鐵架上的聲音,還有可怕的戰地手術等等最真實的戰爭場面……
連續二十多分鐘的運動鏡頭沒有留給我們一絲喘息的余地,極致地震撼人心。
——好慘烈的景象。
——是的,很慘烈。
如果開場時二十多分鐘的戰爭場面只是強烈地刺激了我們的感官,那麼接下來一段平靜安詳的鏡頭,就是在我們心上最柔軟的地方,帶來了沉重的一擊。
安靜的只能聽到打字機聲音的辦公室里,噼啪輕聲卻是喪鐘敲響。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