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心血來潮,按照自己目前的生活水平,測算了一下財務自由的標準。
結果不算不知道,一算嚇一跳——
即使是在沒有家庭沒有孩子、一人吃飽全家不愁的情況下,想實現財務自由,至少也要將近150萬!
圖源《孤獨又浪漫的神:鬼怪》
這個數據怎麼來的呢?
拿小柒目前的生活為例。
一般情況下,衣食住行加上各種日常開銷,一個月的花費基本能控制在5000元以內,一年就是6萬。
按照目前的收益水平,存款在2.5%左右,債券類收益大約4%,基金股票之類的平均能到8%,但風險也相對會高一些。
如果存款:債券:基金股票的比例設置為4:4:2,平均下來年化收益就是4.2%。
想要實現每年6萬的利息收益,那麼本金就需要6萬÷4.2%=142.86萬。
再加上幾萬塊的備用金,150萬只少不多。
而且這還沒有考慮通貨膨脹,如果再算上3%左右的通貨膨脹率,需要的本金將高達6萬÷(4.2%-3%)=500萬。
可能也有人會說,我的理財收益不止4.2%,或者需要的本金少于/大于5000元,這就因人而異了。
感興趣的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去測算一下,用每年所需的花費除以預期收益即可。
那怎樣才能讓自己盡快實現財務自由呢?
其實從上面的計算中也不難看出,方法無非兩種:
一是提高理財收益,二是降低生活成本。
提高理財收益
想要提高理財收益,多元化投資是關鍵。
通過將資金分散投資于不同的資產類別,如股票、債券、房地產和基金等,可以在降低風險的同時,獲得更廣泛的收益機會。
這就像雨天賣傘、晴天曬衣一樣。
通過持續學習研究,了解更多的投資方法,多點布局,從而達到「東邊不亮西邊亮」的效果。
降低生活成本
想要降低生活成本,首先要對自己的消費情況有所了解,通過制定每月預算、記賬的方法,限制花費。
其次,要定期審查自己的生活習慣和消費行為,警惕那些可能造成過高開支的習慣,如頻繁用餐外出、購物沖動等等,尋找更好的替代方案。
例如,嘗試自己動手做飯,購買時考慮性價比、先放進購物車過幾天再下單等等。
再者,要學會愛惜物品,節約資源。
例如東西用完第一時間收拾好、充分利用自然光照、關掉不需要的電器設備、購買節能家電等等,都可以減少用水量、電力使用和廢物產生,從而降低相關的費用。
當然啦,這只是解鎖被動收入的其中一種途徑。
如果你現在手頭有幾套房子,每月靠收租之類的,就能滿足自己的生活需求,那即使手頭上沒那麼多錢,也是妥妥地實現了財務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