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遇到了這樣的人,還是趕快遠離吧,以免染上一身戾氣。
一樁不圓滿的婚姻使得曹七巧的心裡越發悲苦,最終也體現到她的嘴上。在這個家族裡,不止下人丫鬟們頻頻受到她的責駡,連哥嫂也經常被其怒懟,比如,她經常說:「我稀罕你?等我有錢了,我不愁你不來,只愁打發你不開。」
說話夾槍帶棒,語言陰損無比,毫無情分可言,也難怪身邊的人都退避三分,連親人也不得不與之保持距離,避免被她三言兩語傷了面子。
曹七巧就像是我們身邊的很多人,明明品嘗到了不錯的甘蔗,卻習慣性地將甜味忘卻,反倒把渣滓吐到了別人臉上。
他們將所有情緒都表現在了嘴上,任何人靠近都會被傷得體無完膚,且沒有改變的可能性。
試問,誰願意與這樣的人相處呢?
每個人的心裡都很苦,但外人沒有理由成為我們傾倒情緒的垃圾場,越是習慣性地用不好的語言來發洩情緒的人,越難以讓人同情。
曹七巧的討厭之處還體現在她永遠活在自己的悲苦中不肯走出來,卻又看不得別人過得好。
比如兒媳婦進門之後,曹七巧看不得她婚姻美滿,便想方設法將兒子與其分開,還打聽兒媳的隱私,並在外人面前大肆宣揚,令兒媳羞愧而離開。
對待女兒也是同樣,就在別的母親恨不得把最好的留給女兒時,她偷偷給女兒裹腳,想辦法阻礙女兒與其他男人交往,最終還讓其沾染了不良習氣,葬送了大好年華。
從這些地方就可以看出,曹七巧過的苦都是源于自己,明明可以採取種種方法擺脫困境,卻總是一味地陷在情緒的漩渦裡,明明可以在別人的幫助下逃脫險境,卻恨不得將對方一起拉入泥潭。
就像是那些自己過得不好也見不得別人好的人一樣,永遠躲在暗無天日的枯井裡獨自哀歎,恨不得把全世界都毀掉,卻不肯爬出來沐浴一點點陽光。
可實際上,毀掉別人的幸福之後,他們真的會有所安慰嗎?
當然不會,多一個人掉入泥潭不過就是讓他們認定,這個世界就是如此汙濁而已。
《金鎖記》裡的曹七巧是一個徹徹底底的可憐人,但同時她又是可恨的,因為造成這一切結局的原因都是她的心態。
如果她能活得積極一些,不要說話那麼壞,懂得去感受這個世界的美好,或許這一切都會有所改善,只是這些對于她來說都是枉然,所以最終淒涼離開就是唯一的結局。
張愛玲的這篇《金鎖記》就是在提醒我們,不管你遭遇怎樣的困境,都不要被負面情緒蒙蔽了心智,否則你就會活成曹七巧的樣子。
也在提醒我們,曹七巧所代表的這三種人不值得人與之深交,要與其保持距離。
看慣了張愛玲寫的情情【愛☆愛】,偶爾去拜讀她筆下的人間悲劇,能讓人活得更清醒,以免誤入歧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