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經典動畫片《神隱少女》中,主角千尋跟隨父母開車前往新的居住地,旅途中機緣巧合的穿過一處廟宇,里面的景色豁然開朗,好像被廢棄的世外桃源一樣。與此同時,爸爸和媽媽被陣陣香氣吸引,順著味道尋見了一處無人飯店的門口,看到桌子上擺滿了誘人的食物。
可以理解,二人沒有忍住,拿起盤子不停的吃了起來,等老板來了再付錢。當在四周游蕩了一圈的千尋回來后,發現自己的父母居然變成了兩頭豬!故事便在這個詭異的場景下展開,她要留在這,救出父母,并把他們變回人。
所有的文學藝術作品,都有人內心的投射,千尋進入的魔幻地帶,人們都是白天休息,晚上招待形形色色的天神和怪獸,如果把這個世界,看成潛意識的領域,就可以發現一直在默默影響著我們人生的三個面向。
千尋被安排到最大湯池,負責清潔工作,這里一般招待的都是身上最骯臟的神怪,浴盆內積壓的灰塵需要費很大力氣才能擦掉,這天來了個叫腐爛神的客人,是個全身都是泥巴,散發著惡臭的生物,路過的地方連剛做好的食物都會壞掉。
這里的主人湯婆婆,看在錢的面子上,招待了這個大家都避而遠之的客戶,并安排千尋去放洗澡水,好好招待,在服務過程中,她發現「腐爛神」的體內有個魚鉤,于是和全體員工一起把鉤子拔了出來,連同傾瀉而出的,是各種各樣的廢棄工業垃圾。
原來,這個客戶原本是河神,因為不經意間吸收了這些東西,變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從象征角度看,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會無意識的吸收父母或重要他人某些習慣、互動的模式或是相關的脾氣秉性,心理學稱之為內化,這些都成為未來人格中的一部分。
但內化的部分,可能對關系具有破壞性。比如:某個孩子在吹毛求疵的父母的養育下長大,他在日后的關系中,有很大的機率會重復這種模式,去不停的挑剔別人,或者被別人挑剔,以及嚴苛的對待自己。
內化破壞性的部分有時候非常堅固,就好像河神身上托著沉重的垃圾,隨時隨地的影響著日常的工作和生活,想要讓改變發生,可以先覺察到自己身上的那顆「魚鉤」,就是在各種關系里,較為一致,而又重復發生的破壞性循環模式。
然后,可以下意識的去作出調整,新的方式會有新的反饋,如果是積極和正向的,這是一個再次內化的過程。
河神在傾吐完體內的垃圾后,無比的舒暢,化作一條水龍,開心的飛到星辰大海,千尋發現手里多了一顆藥丸,在之后的劇情中,這粒藥丸幫助她的朋友白龍,吐出了體內搗亂的蟲子,促使無臉男吐出被吞下的青蛙,以及在這里工作的其他員工。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