偉大的作家歌德說:
伏爾泰結束了一個時代,而盧梭開創了一個時代。
盧梭,是法國十八世紀的思想家、啟蒙家、教育家及文學家,民主政論家和浪漫主義文學流派的開創者,啟蒙運動代表人物之一。
1712年,盧梭出身于瑞士日內瓦的一個鐘表匠家庭,他出生后第十天,母親就去世了,姑姑將他撫養長大。
10歲時,盧梭的父親和人發生糾紛,最終在捍衛正義與向黑惡勢力屈服之間選擇了前者,逃往里昂避難,小盧梭被寄宿在舅舅家。
16歲時,盧梭離開日內瓦,開始獨自謀生,他當過學徒、仆役、私人秘書、樂譜抄寫員等,一生顛沛流離,歷盡艱辛。
和每個普通人一樣,盧梭的生命中,也有迷茫,有孤獨,有無奈,有痛苦……
面對現實的殘酷,他從未停止思索——生命的意義,自己真正想要什麼,想成為怎樣的人。
晚年的盧梭,在飽嘗人世間的冷暖之后,看透世事人情,變得淡泊、平靜、坦然。
遠離塵囂,于孤獨的漫步和遐想中,盧梭掙脫了塵世的束縛,他的思想天馬行空,無拘無束,便有了他生前最后一部作品——《一個孤獨漫步者的遐想》。
如果說《懺悔錄》是盧梭對自我的反思和鞭笞,這本書,則是他與自己、與這個世界的和解。
在無邊的漫步與遐想中,盧梭終于與命運達成了和解,他學會了擁抱孤獨,擁抱疼痛,擁抱生命中的每一天。
他說:
「到了我這個年紀,已經學會用置之度外的心境看待生命與死亡、疾病與健康、財富與貧窮、榮耀與污蔑……所有這些都已經不算什麼了。」
當他決定追隨自己的命運,而不再抗拒必然到來的定數,反而從這份「順從」中獲得了某種安寧。
他不會再因命運的大起大落而大悲大喜。他變得坦然而平靜,無論是回首往事還是審視當下,都能夠以一種冷靜而不冷漠的心境泰然處之。
我們雙腳踩在堅實的大地上,靈魂深處,有堅定不移的力量,每向前跨越一步,就打開一點點嶄新的自己。
我被創造出來,是為了度過一生,然而現在還沒有真正活過就即將死去。
人生只有一次,每過一天,我們的生命就會少一天。
無論我們過得怎麼樣,都不會有上輩子給我們作參考,也不會有下輩子供我們修正。
六十多歲的時候,盧梭回首自己的一生,感到死亡已經離自己很近,可是他覺得,這一輩子還沒有真正活過。
什麼是真正的活過?
當我們努力去創造自己喜歡的生活,努力貼近自己的內心活著,當有一天死神來臨時,我們依舊可以在他面前坦然地說,這輩子,我真正活過了,我沒有拋擲自己的生活,我沒有辜負自己的靈魂,我忍受了我該忍受的一切,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創造自己的生活。
如此,便是真正活過。
盧梭說:
當我專注本心,絲毫沒有為他人在意的身外之物分心的時候,我才是真正地活著。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