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社會,很多東西都會用物質來衡量,就連「情」這種東西也不可避免地會被物質化。
愛情也好,友情也罷,甚至親情,也會因為「錢」而起紛爭。
很多時候,一些情感的維系,離不開物質的混入。
親情當中,也會因為父母錢財分配不均,父母的過度偏心,而讓關系發生裂痕。
在大多數人看來,父母為子女付出天經地義,父母理應給子女物質方面的幫扶。
父母年輕時幫扶子女,待到晚年,就輪到子女盡心侍奉。
然而,子女孝順與否,和父母有沒有在物質上給予他們資助,父母有沒有錢,并沒有直接的聯系。
兒女是否孝順,歸根結底和父母的「德行」關系重大。
老人的德行,是一個家庭家風的關鍵所在。
老人有德,會使整個家庭的氛圍很融洽,讓家庭的家風能夠積極向上。
家庭成員之間上下一心,子女會很順從,很孝順。
一個有德的老人,他的言行舉止,他的人生態度,都會深深地影響著他的子女。
電視劇《人世間》里面,我最喜歡的就是周家的家庭氛圍。
周家兩個老人都是很明事理的人,他們德行很好,以至于整個家庭欣欣向榮,很和諧。
縱然會有發生矛盾起爭執的時候,也都能夠相互體諒,化解矛盾。
老人的德行,直接決定了子女的生活態度和處世習慣。
正如美國著名哲學家約爾·杜威所說:「孩子的行為,大多是模仿大人的。」
如果老人有德,他的子女就會學會尊重他人,尊重生活,尊重社會。
他們會用行動踐行孝順二字,哪怕家庭貧困,哪怕自己的生活并不富裕,但是絕不會怠慢自己的父母。
前幾天看到一個新聞,父親在年輕時經常對母親家暴,以至于到了晚年,子女都不贍養他。
父母的言行舉止,都會被子女們看在眼里,他們的一言一行,會直接決定子女對他們的反饋。
父母恩愛,子女會很愛家,很愿意回家,父母不合,子女對家也會有一定程度的遠離。
如果老人無德,他的言行舉止可能就會給子女帶來負面影響。從而讓子女對父母的感情疏遠。
正如電視劇《都挺好》里面的蘇大強,他到了晚年,德行缺失,根本擔當不起作為一名父親的角色,以至于讓子女們對他意見頗多,影響到家庭的和諧。
如果老人無德,他的子女就可能會心生遠離。他們可能會覺得,父母的無德,是一種負擔,是一種束縛,是一種痛苦。因此,他們可能會選擇離開,選擇逃避,選擇獨立。
老人是家庭的核心,是家庭的根。他們的德行,決定了家庭的走向。如果他們有德,家庭就會充滿愛和和諧。如果他們無德,家庭就可能充滿沖突和矛盾。
正如古人所說:「家和萬事興。」一個有德的老人,他的家庭就會和睦相處,互相尊重,互相理解。他們的子女就會感到幸福和滿足。
反之,一個無德的老人,家庭里面就可能充滿爭吵和矛盾。他們的子女也會感到痛苦和困擾。
很多父母總嫌子女不夠孝順,實際上往往需要從自己身上找原因,子女往往是父母的反射,在子女們的身上,多多少少可以看到父母的影子。
只有上梁正了下梁才不會歪,只有老人德行正,家庭才會和諧圓滿。
兒女是否孝順,不在于父母有多少錢,不在于父母給子女花多少錢,而是在于老人是否有德。
老人有德,會影響到子女的品行,讓他們能夠以一顆良善之心把家風得以傳承,若是老人無德,也別指望兒女能夠孝順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