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文化名嘴竇文濤帶著他的《圓桌派》,闖入公眾視野。
沒想到,這檔即興發揮的「下飯聊天」節目,竟成為爆款金句輸出機。
轉眼6年過去了,《圓桌派》第六季,在極高的呼聲中,即將與大家見面。
這檔節目為何有如此頑強的生命力?
或許就是因為你總能從里面找到一句話,對準自己,照見他人,為人生解惑,為內心排憂。
如果你感到迷茫,不妨看看《圓桌派》的「ㄉㄨˊ雞湯」。
1. 如果不讀書,世界就會很窄,審美觀就會被身邊的人或者各種腦殘劇劫持;如果不閱讀,你的價值觀只好由你的親朋好友決定。
別人悲春傷秋,你跟著難過;別人嘆秋高氣爽,你拍手叫好;
別人說花美,你點頭;別人說ㄐ丨ㄡˇ 苦,你稱是。
頭腦明明是自己的,但感觀卻是借來的。
不讀書的人,頭腦是別人的跑馬場,生活是他人的棲息地。
2. 再牛的人,發表的也不過是自己對世界的認識。你到這世界上來不是演完美的,而是來經歷的,經歷之后才會有進步。
夏蟲不可語冰,井蛙不可語海;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沒經歷過冬天的,不知道冰雪之姿;沒去過遠方的,看不到天地之大。
動物如此,人也一樣。
每個人經歷不同,認知各異。沒有誰比誰更完美,也沒有誰比誰更正確。
放手去經歷,哪怕對世界的認知仍是一知半解,你也早已不是當初的自己。
3. 一個人之所以能在社會中進步,是因為知道自己的缺點且能夠去改善,而不是因為認識世界去改變了世界,自知自我很重要。
埋怨社會不公平,卻任由自己擺爛躺平;感慨歲月走得急,卻從不珍惜時間。
我們總是把世界分析得明明白白,卻很少把自己看得清清楚楚。
聰明人,早就學會了自我察覺。
因為,他們知道:
世界不會自己變好,是你變好了,世界才會更好。
4. 價值觀是要經過自己的思考判斷形成的,不是別人給的你就信了,因為這樣的價值觀不穩定,你碰壁了就會忽然顛覆一切,懷疑,虛無。
很多人都聽過這個故事:
父親騎驢,別人罵他自私,他抓緊下來讓兒子騎;
兒子騎驢,別人勸他孝順,他慌忙下來讓父親騎;
都騎驢,怕人說是ㄋㄩㄝˋ待動物;都不騎,卻又成了眾人恥笑的傻子。
沒有獨立思考能力,只能任人擺布;不用腦子去生活,終將是生活的手下敗將。
5. 有的人生活在一線城市,但他是一個三線的人;有的人生活在三線城市,卻有可能是一線的人。
兔子跑得快,卻鼠目寸光,偷懶睡覺;烏龜爬得慢,卻看得長遠,堅持不懈。
無論先天條件,后期平台如何,你不努力,就只能被甩在后面。
年輕時,我們總以為人與人最大的區別在于身份地位,可后來你發現:
認知與眼界,才是人和人之間的本質差別。
6. 你在社會上,敏感不重要,鈍感重要。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