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棠棣,一枚歷史愛好者。歡迎大家【關注】我,一起談古論今,縱論天下大勢。君子一世,為學、交友而已!
左宗棠湘軍于1860年10月開赴江西,扼景德鎮,與太平軍輾轉一年零三個月,1862年2月,由皖贛邊境進窺浙省,拉開進攻浙江的序幕。
當時,李秀成、李世賢兄弟基本控制浙江, 「全浙僅存者惟衢、溫兩郡城,及定海、石浦、龍泉、泰順而已」。
顯然,太平軍居于戰略優勢。李世賢計劃「由處撲溫,并欲乘勢闌入閩境。」
1861年3月,閩浙總督慶端移駐浦城防堵。李世賢在遂昌集結二、三萬將士。「欲由龍泉抄出松溪犯閩境」 ,并令松陽太平軍分兵牽制。
李世賢猛攻溫州,提督秦如虎「餉絀兵單」,形勢岌岌。現在,又于龍泉、松陽發起攻勢,矛頭直指虛弱的林文察(台灣霧峰林家)部。
慶端親軍不滿二千,在浦城恐懼無策。此時,浙江各路清軍約三四萬人,月餉額達二十余萬。
慶端指揮無方,只是消極防御浙閩、閩贛邊境,清軍也因此遷延怠戰,不圖進取,致使李世賢在浙贛邊境轉入防御,試圖抽調力量進取福建,企圖延伸江浙基地,改變太平天國在上游失利的逆轉態勢。
從雙方軍事態勢考察,整個浙江戰場的太平軍處于清軍戰略包圍圈內,其作戰空間僅限浙江一隅,回旋余地甚小,而且是內線作戰,人力、財力、物力易遭破壞損失,難以持久拒敵。
相反,左系湘軍處于防線,得到北、東、南各路清軍和洋人的呼應援助,后方補給線暢通無阻,左右逢緣,進退自如,處于十分有利的戰略進攻地位。
但從雙方力量對比考察,太平軍兵力占絕對優勢,約為清軍七八倍,單就人數而論,太平軍完全有力量擊退清軍各路進犯,甚至可能全殲其中一路主力。
而如就雙方將士素質比較,很難評估優劣,各路清軍參差不齊,太平軍各部亦強弱無定。雙方的武器裝備狀況相差無幾,均擁有大量洋槍,除後來的「常捷軍」擁有較先進的大炮外,其它各軍皆無此利器。
可見,太平軍的綜合戰斗力并不比清軍弱。而且清軍戰略指揮不能統一,諸軍各行其是,慶端很難統一調度。左宗棠更難節制非左系武裝,這無疑是左宗棠進犯浙江時面臨的一大難題。
雖然李世賢在浙江還能略居優勢,保持一定的進攻勢頭,但從太平天國總體戰局考察,這種優勢顯然受到影響與制約,難以持續維系。
問題是太平天國領導集團又出現了新的分歧,當時,陳玉成部已經基本被湘軍消滅,李秀成兄弟「兵多將眾」,據有蘇浙,勢力膨脹,不時抵制中樞號令,李氏兄弟引起天王疑忌。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