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兩本曠古爍今的奇書,一本是《四庫全書》,另一本是《古今圖書集成》,前者名氣甚大,但由于文字獄的影響,《四庫全書》收書不全,錯漏甚多,反而是成書比較早的《古今圖書集成》內容比較全面和客觀。
中外史學家都對這本包羅萬象、采擷廣博的奇書有著高度的評價,清朝名臣張廷玉稱贊其「自有書契以來,以一書貫穿古今,包羅萬有,未有如我朝《古今圖書集成》者」,外國學者則將它稱為「康熙百科全書」。
然而這本千古奇書的主編作者陳夢雷卻默默無聞,因為雍正不僅將他流放,還削去了他的名字。陳夢雷到底干了什麼,讓雍正對他如此絕情?
陳夢雷,字則震,號省齋,出生于清朝順治七年,家鄉福建福州。陳夢雷的父親陳會捷是明末讀書人,他見天下戰亂頻繁,便斷了考科舉做官的念想,專心培養三個兒子。陳夢雷是陳會捷的長子,他天資聰穎,深得父親的寵愛。不過正因為對這個兒子寄予厚望,所以陳會捷對陳夢雷的約束極其嚴格,讀書學習、言行舉止都不能有任何的差錯。
陳夢雷的天賦加上父親的管束,讓他進步飛快,十二歲就考上生員,正式走上科舉的道路。二十歲時,陳夢雷就中了舉人,次年進京參加會試,高中進士,館選翰林院庶吉士。而這一年,還有一個和他年齡相似的年輕人,名叫李光地,他們同年進士,又一起到翰林院任職,兩個優秀的年輕人結下友誼。
可是萬萬沒想到,陳夢雷和李光地,後來竟成為死敵。康熙十二年,陳夢雷和李光地都回了老家,恰好碰上吳三桂造反,耿精忠舉兵反清。耿精忠立刻封鎖了城門,開始搜羅清朝的官員,逼迫他們轉投自己麾下。
陳夢雷和李光地都是耿精忠的目標,但是李光地跑得快一點,陳夢雷全家卻被抓了。耿精忠以陳夢雷全家人的性命威脅他,陳夢雷權衡再三,最終同意。然而,陳夢雷是心在耿營心在清,他假意投靠耿精忠,實則是要摸清耿精忠大軍的部署,再向朝廷匯報。
陳夢雷和李光地一拍即合,他開始刺探耿精忠的情報,并將這些告知給李光地。兩人本來約好一同上報給康熙,然而令陳夢雷沒有想到的是,李光地獨自一人將密報藏在蠟丸里上報給朝廷,言語間沒有提到陳夢雷一句。
所以,當清朝平定叛軍后,陳夢雷以叛國罪下獄,李光地卻成了大功臣,自此深受康熙皇帝的信任。牢里的陳夢雷向皇帝喊冤,并讓李光地為自己辯白,李光地為他向皇帝求了情,但始終沒有提到陳夢雷在平叛中的功勞。
陳夢雷寫信指責李光地,大罵他欺君忘友,厚顏無恥,并寫了一封《絕交書》,李光地則斷然反駁,向康熙說陳夢雷所語全無根據。
兩人互相指責,然而這個爭論由于缺乏見證者,所以直到百年后仍不知真相,成為一樁歷史公案。
然而,至少在陳夢雷那個時代,是他輸了,李光地憑借著蠟丸的功勞平步青云,陳夢雷卻被發配到奉天做苦力。一到流放地,陳夢雷就收到了父母去世的消息,不久后他的妻子也死在了流放地。陳夢雷悲痛不已,但他仍一面教書一面著書。陳夢雷在奉天待了足足十七年,先后編撰了《周易淺述》、《盛京通志》、《承德縣志》等書籍。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九月,康熙巡視盛京,陳夢雷向皇帝獻詩,康熙讀完后龍顏大悅,將陳夢雷召回京師,次年就讓他入宮侍奉自己的第三子誠親王胤祉讀書。
毫無疑問,陳夢雷是有才華的,否則他不會二十一歲就中進士,耿精忠忙不迭地逼他侍奉自己,康熙也不會因為一首詩就召他回京,十七年的磨練和教書生涯,讓他成為一位滿腹經綸而又飽經滄桑的好老師。胤祉十分尊敬陳夢雷,將他奉為恩師。
陳夢雷終于不用在邊關挨餓受凍,他可以去實現自己的理想了。在長期的教學中,陳夢雷發現現有的類書「詳于政典」,「但資辭藻」,存在很多缺點,所以他決心編輯一部大型的類書。胤祉很支持陳夢雷,特撥給他藏書,并專門為師傅買了一棟房子,還雇人協助陳夢雷。陳夢雷潛心編纂,花了四年,終于完成了這本《古今圖書集成》。
這本書的意義是劃時代的,憑借他,陳夢雷就理應千古流芳,可是等待他的不是贊美和封賞,而是再一次流放。雍正即位后,打壓胤祉,陳夢雷因為是胤祉老師受到牽連,被流放到黑龍江,而這一年他已經72歲。
將72歲高齡的陳夢雷流放到天寒地凍的黑龍江,無疑是給這位老人判了死刑,但這還不是最殘酷的,雍正還下旨讓經筵講官、戶部尚書蔣廷錫重新編校《古今圖書集成》,并去掉陳夢雷的名字。
陳夢雷的一生是悲情的,唯一讓他感到慰藉的,恐怕就是這本著作,但雍正現在將它也奪走了。可是,雍正可以剝奪陳夢雷的名字,卻掩蓋不住真相,就連蔣廷錫都不愿貪陳夢雷的功,在其一生的著作中從未提到《古今圖書集成》。
當歷史的車輪掀起滾滾紅塵,當清朝成為過去的塵埃,陳夢雷,這位悲情的天才所留下的財富,仍然閃耀著、訴說著他的貢獻。
參考資料:
《清史稿》
《中國藏書家通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