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末年,明朝真正的忠臣良將大半為國捐軀,盧象升、孫承宗、孫傳庭……不論文臣也好,武將也罷,明朝再無人堪用。崇禎皇帝沒有掌控臣子的能力,他的喜怒無常并不足以讓臣子畏懼他,相反,只要是手上有兵的人,都敢于不聽崇禎調令,崇禎為了不讓他們倒戈,反而還要安撫。
劉澤清就是明末的軍閥之一,他是山東曹縣人,出身行伍,能力不算特別突出,但特別會鉆營,混了個山東總兵的官職。明末的官場上武將賄賂文官是潛規則,劉澤清則是其中好手,他通過克扣軍餉、盤剝百姓的方式積蓄金銀,然后再賄賂給朝中的閣老。
這樣一來,不論劉澤清犯下什麼過錯,都有朝臣為他說話,只要風頭一過,馬上就能官復原職。比如崇禎十三年的時候,山東發生嚴重的饑荒,劉澤清不愿意帶兵到前線,他糊弄崇禎皇帝,以自己是山東人為由,請求辭去任命。崇禎大為惱怒,罷免了劉澤清總兵的官職。可劉澤清給首輔周延儒送去兩萬兩黃金,等周延儒一入京,劉澤清馬上就被重新啟用為山東總兵。
崇禎十六年(1643年),明朝的局勢陷入崩潰的邊緣,劉澤清見狀開始出工不出力。當時農民軍圍困開封許久,崇禎皇帝嚴厲命令劉澤清出兵增援。劉澤清率軍抵達了開封外圍的朱家寨,這里距離開封城只有八里,但他不愿出擊,一直在這里修筑營寨耽擱時間。等農民軍打來,劉澤清試探性的打了三天,見敵勢兇猛,拔腿就跑,放棄了開封城。
劉澤清率軍逃跑的行為并非個例,這個時候的明軍幾乎全部以自保作為目標,真正愿意出力的人要不犧牲,要不為崇禎皇帝所殺,不做事反而比做事更容易活下來。崇禎皇帝大動肝火,卻不敢給劉澤清嚴厲的懲罰,生怕他投靠敵人。
劉澤清認識到了這一點,于是他愈發張狂。朝廷遣劉澤清剿匪,劉澤清就殺良冒功,拿無辜百姓的首級充當流寇,向朝廷索要封賞。劉澤清的軍隊和匪徒無異,士兵們燒殺搶掠,殘害百姓,事后放一把火,就說是流寇干的。有人彈劾劉澤清的所作所為,劉澤清就派人把彈劾自己的人都殺了,自此以后再無人敢向朝廷檢舉劉澤清的惡行。
大順軍迫近北京時,崇禎下令讓劉澤清馬上率軍入城守衛,劉澤清可沒食君糧為君死的節操,他找了個蹩腳的理由:墜馬受傷,不能行動。滿朝文武都不聽調遣,準備放棄明朝,崇禎皇帝心如死灰,也沒有心思再去懲罰劉澤清了。
不過崇禎失去了利用的價值,但明朝的宗室還有好處可撈。闖王李自成攻破北京以后,吳三桂打開山海關大門,放清兵入關,劉澤清等人見勢就在南方擁立福王朱由菘登基。朱由菘為了拉攏各方勢力,就設立了四藩,劉澤清就是四藩之一,他被封為東平伯,鎮守淮安和揚州。
劉澤清發誓向明朝效忠,但他卻將防區視為自己的私人領土,瘋狂的掠奪百姓,「各鎮分隊于村落打糧,劉澤清尤狠,掃掠民間幾盡」,而榨取來的錢糧全都不上交,供他們肆意揮霍。劉澤清仗著權勢,在朝中結交大臣,培植黨羽,打壓異己,朝廷的錢全都被他們中飽私囊。有官員看不下去,彈劾劉澤清,劉澤清就威脅皇帝將他們都逮捕殺掉。
劉澤清的府邸和王府一般,金碧輝煌,富麗堂皇,里面有數不盡的甲士和侍女。劉澤清貪戀美色,他不僅蓄養幾十個歌姬藝妓,還大肆搶奪良家婦女。有人問劉澤清守御之策,劉澤清卻恬不知恥的回答說:「我為擁立福王而來,他就該讓我享受,要是有事,我就在江南一郡占山為王。」
這樣的人,如何能指望他為明朝出生入死。還沒等清軍打來,劉澤清就暗地里投靠了清朝,導致揚州等地的抗清義士和百姓慘遭屠戮。劉澤清投降清朝以后被解除了兵權,軟禁在京城,多爾袞賜給他兩個侍女和一處府邸,讓他做一個富家翁。
可到了順治六年(1649年),天下的局勢又開始亂了起來,劉澤清錯誤的認為清朝大勢已去,所以秘密派遣侄兒和南明政權聯絡,說自己愿意反清復明。
劉澤清和心腹李化鯨商議,約定八月十五日劉澤清在京城起事,李化鯨在外起兵。李化鯨到了曹州就開始招兵買馬,但事情泄露,李化鯨被迫提前起事。這次反清復明的起義得到了各地百姓的響應,但他們外無援兵,最后還是在清兵的重兵圍剿下失敗。李化鯨和劉澤清的三個侄兒都被清兵俘虜押到京城,劉澤清連忙燒掉密信,拒不承認自己參與了謀反。但劉澤清燒毀密信的事情被人檢舉,家中婢女又將他告發,清廷以謀反罪將劉澤清全家押赴市曹凌遲處死。
清朝初期,起兵反清復明的人大多會受到世人的贊譽,他們的失敗也往往會得到人們的惋惜,可劉澤清不同,他的反清復明只是一次政治投機,他在明清兩朝間反復無常,其人毫無底線可言,為的都是一己私欲。這樣的人,不論是為明廷所殺,還是為清廷所殺,都會讓人拍手稱快。而像李定國這樣忠君愛國,舉起反清復明旗幟,英勇戰斗到最后一刻的英雄,才值得后人尊敬。
參考資料:
《明史》
《爝火錄卷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