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與「世另我」開展的戀愛,像花朵一樣,盛開即怒放,如花火一般,綻放即高朝,是開始也是結束。哪一場戀愛,不是與「世另我」開始的呢?一樣的愛好,一樣的裝扮,一樣的巧合。兩個如此契合的靈魂,終歸會在社會生活中敗下陣來。
分手前,麥子關于婚姻的表述,真實到可怕。不都是一樣過來嗎?我們也可以成為其樂融融的一家人。可惜了,當時這如花束般的戀愛。他們一開始,也談文學,也談理想,也談人生哲學,然后生活露出茫茫虛無的底色,沒了所有的敘事。
若干年后他們在餐廳帶著各自的伴侶重逢,彼此還記得告白前聽到的冗長無聊的關于耳機的理論。如花束盛開般短暫的美好,已經成了敗蕊,只是途經愛情。
如果看的時候也感覺心疼,想要大聲哭出來 ,那麼那段再也回不去的感情可能真心明媚動人。
戀愛果然如此吧,心動即綻放,男女主選了大部分人都不敢選、又很誠摯的另一條路。「幾個月戀情很容易就可以結束吧,五年的感情,找不到開口的理由。」
兩個因為愛好走到一起的學生,進入社會后分道揚鑣了。他們的合拍只是文學、音樂和藝術上相似的口味,而不關乎生活、成長跟家庭。男孩學著社會人的樣子想迅速變成一個大人,女孩想做一份自己喜歡的工作開心生活。仔細想來,從這對年輕的日本情侶的故事中能夠窺見日本職場、階層擠壓的冷漠,這恐怕是二人之間不可能「維持現狀」的終極困境。
這個困境能用愛去破解嗎?但事實上我認為他們并不夠相愛,他們只是喜歡世界上另一個自己。愛情是相互欣賞,相互成全,相互理解甚至是彼此承擔。僅僅因為趣味相投?那只是友誼,頂多是知己。
很喜歡電影尾聲部分他們分手后的片段,灑脫、坦誠、依然默契。因為這是這兩個各自可愛的人兒最應該有的結局。
看這部電影的時候,從一開始的姨母笑到最后一絲絲的難受,其中伴隨著腦海里飛出來的一些戀愛的過往,還是有蠻強的代入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