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團隊-披瀾讀史
字數:3567,閱讀時間:約9分鐘
編者按:希波戰爭是西方歷史上有名的以少勝多之戰,從馬拉松戰役到溫泉關之戰,再到薩馬米斯海戰、普拉提亞之戰,這場沖突持續了將近半個世紀,最終以希臘聯軍的勝利作為結束,至于失敗方——曾經盛極一時的波斯第一帝國——阿契美尼德王朝自此一蹶不振。值得注意的是,雖然這場大戰因為「以少勝多」而家喻戶曉,但此戰中雙方的兵力對比,史學界一直都有爭論,有不少學者認為,波斯和希臘之間并不存在懸殊的兵力對比。那麼希波戰爭到底實際情況如何呢?
對希波戰爭雙方兵力的數量爭論由來已久,之所以產生這樣的爭論,可能跟早期文獻中那些夸張到不切實際的數量記載有關。古希臘歷史學家希羅多德的代表作《歷史》,對這一場東西大戰進行了細致的描繪。
按理說,作為曾親歷希波戰爭的「當代人」,這位西方「歷史之父」的著作,本應該成為這場大戰最可信的第一手史料。然而,資料雖然是第一手不假,但可信度上卻有些一言難盡。
那麼,希羅多德是如何描述戰爭雙方的軍力呢?
《歷史》第七卷《波琳尼婭》記載,大流士之子薛西斯傾舉國之力御駕親征,從赫勒斯滂海峽架設浮橋通過進入歐羅巴,陸軍則抵近德摩比利(即后世所熟知的溫泉關)。
按照書中185、186段的說法,薛西斯大軍的總數是2641610人,再加上隨軍的各類勤雜人員、運糧船上的人員以及其他各類人員,「全軍總數就是5283200人」。注意,雖然作者奇跡般的將薛西斯的軍隊數量估算成了一個精確到百位的七位數字,但他依舊確信這并非薛西斯軍隊的全部。
除了以上這些戰斗或非戰斗人員外,希羅多德遺憾的表示,大軍中肯定還有數量無法確切說明的廚婦、侍妾、太監,至于馬匹之類的駝畜以及隨軍而來的印度狗同樣沒人能確切統計。
至于這樣一支史無前例的龐大軍隊在跨海遠征時如何補充輜重的問題,希羅多德卻并沒有給出一個哪怕不怎麼靠譜的答案。有趣的是,他并非沒有意識到補給的問題,他甚至在上述兵力數字的基礎上預估了一下大軍一日的軍糧消耗應該為110340麥斗(一麥斗約為52.3公升),但他關于軍隊數量和補給的描述也自此為止,這支數目明顯超綱的大軍所帶來的恐怖軍糧消耗,也只是讓他小小的驚嘆了一下。
根據2022年9月的數據,希臘總人口為1043.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