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歲時,一位頗具才氣的嬌少爺鐘意于她,兩家門當戶對,訂下婚約。
當姚家家道中落之際,未婚夫露出了真面目。
他趁機向姚宓露骨地表白「不要空頭支票」,提出了非分要求,
受到斷然拒絕后,他仍臟言穢語,威逼引誘姚宓與他「暗里結婚」。
姚宓明言相告:「不能公然做的事,暗里也不做。」
她意識到嫁給了他,即使不鬧翻,也一輩子不會快活,便干脆解約。
而姚宓與許彥成的感情糾葛,無疑是書中的「重頭戲」。
在文學研究社,姚宓和許彥成一見面,便「眼睛一亮,好像和誰打了一個無線電」,彼此就有了「心有靈犀一點通」的感應。
許彥成對姚宓情有獨鐘,姚宓對許彥成的學識亦是尊崇。
二人志趣相投,情不自禁陷入了一段隱秘而擾心的感情。
許彥成終究耐不住性子,開始咄咄逼人地追求姚宓,并要與妻子杜麗琳失婚。
道德約束框架里的姚宓,冷靜認識到了這種感情潛流的危險。
她告誡自己:「不該忘了人家是結婚的,可不能做傻瓜,也不能對不起杜麗琳,該記著,該記著。」
當許彥成讓她「叫我彥成」時,姚宓不愿逾越這條界限,依舊固執地稱呼他「許先生」。
當許彥成給她寫了一張紙條「我怎麼也不能失去我的‘她’——我的另一半」時,姚宓卻回信道:「你的‘她’是否承認自己是你的‘那一半’?」
「月盈則虧,我們已經到頂了,滿了,再下去就是下坡了,就虧了。」
姚宓最終與許彥成在書房中達成了君子之交,她也鄭重地當面對杜麗琳說:「我決不走到你們中間來,決不破壞你們的家庭。」
姚宓用兩個「決不」,在關鍵時刻抽身而去,走出了感情的「圍城」,避免了深陷泥淖。
人這一生中,都會或多或少遭遇到感情的考驗。
無論面對怎樣一段感情,都要保持清醒的認知,懂得擺正自己,明白什麼事該做,什麼事不該做。
不合時宜的感情,該拒則拒,當斷則斷,否則飛蛾撲火,傷人害己,一生都過不好。
別在誘惑面前迷失心智,別在選擇面前猶豫不決,及時止損,努力翻篇,就會活得更輕松,新的幸福生活也必將如期而至。
不困于情,及時止損,是極為清醒的生活姿態,也是保全自己的人生智慧。
處世中清醒:不亂于心,安靜內斂
姚宓是安靜的。
顧名思義,宓,即安靜。
她的父親是高級知識分子,母親對復雜的人際關系了如指掌。
雙親的熏陶賦予了姚宓沉靜的心胸、非凡的才華和處理各種人情世故的能力。
小小的文學研究社,魚龍混雜,也是一個「醬缸式」的小社會。
擅長投機的余楠、精于算計的丁寶桂、迂腐猥瑣的朱千里、好出風頭的施妮娜、淺薄善妒的姜敏……各色人等,每一個都不簡單。
姚宓的母親自然擔心女兒如何與他們打交道,她叮囑姚宓:
我只怕人不如書好對付。
他們會看不起你,欺負你,或者就嫉妒你,或者又欺負又嫉妒。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