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最常見的就是「指責型人格」。
而指責型人格,又可以細分為不同類型,比如:
嘴碎型
負能量型
挑刺型(刺猬型)
攻擊型(包括精神攻擊和伴隨性暴力)
今天這篇文章,就跟大家聊一聊「嘴碎型」指責型人格的家人。
-01
「嘴碎型指責」的人,有哪些表現?
第一:說出口的話,很傷人
即使是關心的話,從他們嘴里說出來,味道也不一樣。
他想關心你:天氣涼了,多穿點衣服。
但說出來的話是:
「穿這麼少,你是不是腦子有問題?」
明明可以好好說話,但他們偏要用最傷人的方式表達。
第二:對你做的任何事,都指指點點
無論你做什麼決定,他都要質疑你;
「你行嗎?」
「你以為你是誰啊?」
無論你準備做什麼,他都要阻礙你;
「你瘦不下來的,就別減肥了」
「吃這麼多,你不胖誰胖」
「衣服這麼多還要買,真不會過日子」
雖然是你親密的人,但卻是一個「糟糕的,拖你后腿」的隊友。
第三:即使是認錯,也不愿好好說話
如果你跟嘴碎型的人,結束矛盾。
你說:「算了,不想吵了,互相認個錯結束吧。」
他說:「那好吧」。
你:「我錯了」。
他:「你哪里錯了?說一說」
腦回路很奇怪。
就算是他的錯,但他道歉時表達的態度,也是不情不愿的。
-02
嘴碎型的指責型人格,到底是什麼心理?
第一:想要獲得你的關注
有一類指責型,他們十分渴望獲得外界的認可與關注;
而這一切,源于他從小到大的經歷,都「沒什麼存在感」。
比如說:
丈夫每次做完家務,都要沖妻子發脾氣;
兩個人一起做家務,丈夫也會指責妻子做得不夠好。
丈夫的潛意識想法是:
「快夸我,快關注我,快贊美我」。
就這麼簡單。
他的指責,情緒化,是潛意識里對認同感的需求。
第二:好聽的話說出來,讓他有「羞恥感」
讓指責型的人對你好好說話。
讓他說:
「我愛你」
「我想你」
「我需要你」
「你真的很棒」
這樣的話,會讓他十分煎熬,痛苦,有強烈的羞恥感。
無論是表達善意,關心還是認錯,他們都不愿好好說話。
從心理學的角度分析,這就是一個人的「本能防御」。
也是潛意識防御。
而形成的原因,極大可能是:
父母從未對他表達過贊美,總是指責他;
在父母眼里,他似乎沒什麼優點。
這也就導致他在親密關系中,復制了父母對待他的方式,將這種遭遇轉移到伴侶身上。
-03
如何跟這類人相處?
有人說:果斷遠離,是最好的方法。
的確,遠離是付出成本最少,風險最小的做法。
但是,如果對方的你的父母,你的伴侶,你的孩子,還能真正遠離嗎?
不可能的。
對方是朋友,是同事,那完全可以保持足夠的距離。
可如果這個指責型的人,是你的家人;
這個時候遠離就是不可能的應對方法。
該如何做?
1、辨別和認可
首先,辨別對方指責你的目的。
他是單純想指責,嘴欠,還是別的目的?
尋求你的關注,想要被你贊美?
回避內心的自卑感,一種防備意識?
這一點很重要,因為你只有辨別對方的意圖,才能給出合理的解決辦法。
其次,認可對方的價值。
他想獲得關注,那就給他關注;
他希望被認同,那就贊美他,鼓勵他。
但如果他是單純嘴欠,就是不愛說好聽的話;
這個時候,你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因為改變不了嘴欠的人。
只有他們在外面嘴欠時,吃了大虧,才能有所收斂;
而親密的人,無法讓他產生「畏懼感」。
2、修煉強大的內心
無論跟誰相處,你得有一顆強大的內心;
只有這樣,你才不會輕易被對方傷到。
有些人,跟伴侶內耗了一輩子;
失婚也離不掉,在一起又總是矛盾。
怎麼辦?
只能自我療愈。
你別試圖去改變對方,因為很難真正改變;
你只有讓自己強大。
內心強大,才能無所畏懼;
心態平和,才能自我療愈。
無法從對方身上獲取積極的價值,那就從別處尋找價值。
跟他們翻臉?
除非你能做到真正「心狠手辣」,讓他意識到你真的不好惹。
要麼,就塑造強大的內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