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象牙塔走進社會,步入職場每個人的經歷都不同,可唯一相同的就是棱角被逐漸磨平,不再是曾經的追風少年,沒有當初的青澀,也失去了往日的沖勁。
雖說有些人走上高位,有些人還在原地踏步,但被社會毒打之后,就明白了疼字怎麼寫,于是曾經的想法在改變,行為在趨向「成熟」。
大家就像被集中培訓了一樣,從曾經的理想主義,變成了現在的現實主義。有多少人還記得曾經的理想?
就像曾經看到的一個短視訊,忘記QQ密碼,想找回的時候,提示問題是:最大的理想是什麼?于是輸入了:錢、房子、車……結果答案都是錯誤,丟的不是QQ號,而是理想。
工作近20年,恐怕自己的懂得道理大家也都明白,分享幾點感受,僅供參考。
職場從來不是溫馨友愛的大家庭,單位離開了誰都照樣運轉,可家庭離開了你就已經殘缺。
單位會因為你創造價值低,而把你無情的淘汰,但你是家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別談你曾經為單位創造了多少價值,任何單位只看你現在的是否符合它現在價值需求。對于一個運轉組織來講,沒有任何感情可言,即便有也是出于「利益」的考量。
步入職場的那一刻就該明白,每個人都應該清醒的認識到利益至上。因為單位跟不上時代的節奏,就要被淘汰,個人跟不上單位的節奏同樣也會淘汰。
別奢望職場能給你帶來溫暖,冰冷的現實會讓你明白,要麼你創造價值,收獲更多利益,要麼你帶來利益,成為「價值鏈」中重要的一環,否則你會深切的體會到人情冷暖世態炎涼。
學生時代,答案的唯一性,告訴我們這樣做是對的,那樣做是錯的,這道題做對了得分,做錯了丟分,沒有折中的選擇。
可職場里,對錯沒有想象中那麼重要,非要弄個對錯那就是你不懂事了。對不一定有獲得,錯不一定受懲罰,只要平衡不被打破,大多數時候對與錯共存。
更何況「立場」不同,誰敢說自己一定就是對的?因為立場不同,你認為對的事情,在別人眼中可能就是錯的。比如,具體做事的絕對應該靈活一些不能那麼教條,可檢查的人員卻覺得你的靈活可能就是風險源。
從做事的人角度看,靈活做事可以提高效率,從檢查人員的角度看,靈活必須要在規則,否則就面臨失控的風險。規則的作用本身就是為了規范大家的行為,避免可能出現的問題。
到底誰對誰錯?大家都沒錯,關鍵是在一旦出了問題之后,讓誰來「背鍋」。比如,銷售因為不靈活,任務未完成,那就是能力不足;檢查人員沒發現問題,那就是監督不到位,規則制定不完善……
不出問題對錯共存,出了問題不過是原有平衡被打破形成新的平衡關系,對錯依舊不是那麼重要。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