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想要越活越好,不僅要有超脫舒適區的想法,還要有跨越命運樊籬的能力。
如果身無長技,沒有關鍵能力的加持,就只能在生活的泥濘里蟄伏,沉淪不起。
想要活得幸福,精彩,必須要構建以下三種能力。
《復原力》的作者里克·漢森說,情緒復原力是一種能幫我們從挫折中恢復原狀,并相信自己可以克服任何困難的能力。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遇到失敗,委屈,痛苦,或者爛人爛事,我們難免會產生消極的情緒。
然而,不能在消極的情緒里沉淪,而要及時調整心態,從情緒的陰霾里走出來,快快樂樂地擁抱新的生活。
《黃帝內經》說:「喜傷心,怒傷肝,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
沉溺于任何一種情緒,都會給身體造成負面影響。擺脫爛人爛事的糾纏,把一切讓自己不開心的人和事,屏蔽在內心世界之外,萬事不擾,心境平和,才是最健康,最頂級的活法。
修煉自己的情緒復原能力,內心強大,心態樂觀,我們才能活得輕盈自在。
《古蘭經》說:「山不過來,我就過去。」
山不轉水轉,水不轉人轉。遇到問題的時候,我們要開動腦筋,解放思想,從不同角度,不同方式,不同立場去考慮問題,靈活轉彎,才能走出桎梏,打開新局面。
江河可以經歷千山萬水,奔流到海,不是因為它擁有多麼磅礴的力量,是因為它能及時轉彎,不斷調整方向,繞過不可逾越的困難,最終抵達自己的目標。
我們做事也一樣,懂得轉彎,靈活精進,才能不被某一個困難絆住腳步,從而發現人生新的風景。
陸游寫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走在萬山叢中,山重水復,感覺無路可走。可轉一個彎,又到了一個柳暗花明的新境界。
學會換一種方式思考和處理問題,也許很多百思不得其解的難題,會迎刃而解。
網上有這麼一句話,說得很好:
「如果你真的愿意去努力,愿意去改變,你人生最壞的結果,也不過是大器晚成。時間,可以擠;想法,可以參考借鑒;唯獨執行力,只能靠自己!在最美的年華,不要辜負了最好的自己!」
每個人都會有夢想,有計劃,甚至有方案,但成功與否,關鍵在于執行力。
執行力弱的人,再好的想法,也會在懶惰和畏縮之中夭折。而執行力強的人,總能逢山開路,遇水架橋,不折不撓,勇往直前。
他能克服重重困難,找到屬于自己的壯美風景。
王陽明說:「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
懂得道理,是行動的源頭。而行有所得,才是真正地掌握道理。勇于行動,堅持行動,用行動去證實想法,去抵達向往的遠方。如此,才不負此生。
不敢行動的人,就是有再好的智慧和資源,也只能原地踏步,一事無成。
修煉自己的執行力,是一個人走向強大的開始。
人生是一場修行。
我們要不斷修煉自己,精進自己的關鍵能力,助推人生的起航。
修煉有彈性的情緒復原力,內心強大,處變不驚,始終有淡定從容的氣度。
修煉靈活自如的轉彎能力,不拘泥,不古板,不僵硬,才能很好地解決問題。
修煉強大的執行力,勇于行動,善于行動,攻堅克難,努力達成自己的目標。
余生,深耕自己,沉淀和運用好這三種能力,好好經營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