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11點,表妹發來消息:「我姑父走了......」表妹隔天就要返回省城了,沒想到臨行前的一天,卻要承受親人的生離死別,這份沉痛和悲傷,讓人不禁悲從中來,我的眼淚也止不住流出來。表妹的姑父,是距離我老家不足兩公里的一位鄰居,是個「不省心」的人,是一個有著大起大落人生的人:曾經為老闆,叱咤風云,曾經失業,債台高筑;這些驚心動魄的履歷,仿佛就在昨天,還被村子里的人津津樂道,未曾想,竟然走得如此匆忙,讓人猝不及防......心中涌起百般滋味,回想起這位親戚,久久無法平靜,他那「折騰」的一生,似乎,我也能從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01生而為人,總要做成點什麼。
表妹的姑父,在我們村里,大家更習慣于稱呼他為張老闆。雖然他做老闆的時間并不很長,前后不過五六年時間,但卻成為他一生的高光時刻,和值得一輩子稱道的「壯舉」。的確,張老闆起初和村子里大多數年輕勞動力一樣,家中以務農為生。張老闆作為家中長子,自然成為了「頂梁柱」,他不安于種田種一輩子,農忙之余,總會到處去打聽有沒有「小工程」可做,比如修整河堤,砌筑圍墻,或者修建村道.
.....這個一無背景、二無資源的「張老闆」就在一次次「找人」「組飯局」中悄然誕生了。他相繼承包了村組里的河堤整修這個「賺錢的活」。記憶中,上世紀九十年代,我們那個小山溝,幾乎年年漲洪水,河堤和村道也因此年年整修。他又成為鄉鎮中學寢室、食堂改擴建的承包商,為了督促工程進展和質量安全,甚至直接住進了校長的臥室,成為了與校長形影不離的「好兄弟」。伴隨著處處能包到工程,他的「大方」也漸漸出了名,而我也成為了其中的受益者之一。
為了支持鄉鎮中學發展,張老闆設立了獎學金,每半期獎勵一次,獎勵對象為每個班級的前三名,最高獎金為100元。那時的我,剛好在國中讀書,家里窮得只能勉強湊夠學費,對于「高額」獎學金,自然很上心,連著兩年,都拿到了每次獎勵的100元。那份感激,直到如今,我都還記得:長大后,我也要像張老闆一樣,做個有本事的人,同樣也做個有愛心的人。因為他是表妹的姑父,自然,我也在私下稱呼他為姑父。他也不止一次,對我鼓勵和贊賞有加。為了表達感謝,我還曾到表妹姑姑開的校園商店里,向她報告,我又拿了獎學金,感謝姑父!當然,我又收獲了來自這位姑姑的鼓勵,還有他們年幼女兒的崇拜。如今想來,那是我和這位張老闆,這位有點生分的親戚,關系走得最近的一段時光,它帶給我的力量,是雪中送炭,是暗夜里照進來的光。
他讓我相信,一個人,不管出身多糟糕,只要自己努力去打拼,一切終將慢慢好起來。那時,也由衷為表妹的姑姑感到高興,那樣美麗、嫻熟的她,后半生大機率會如同現在一樣,享受「衣食無憂」,享受「榮華富貴」。因為,這位「姑父」,真有一種「如日中天」的好勢頭。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