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1127年,金國攻破了北宋的都城,隨后擄走了兩位皇帝,以及一眾皇親國戚,還對他們處以俘虜的屈辱刑罰,史稱靖康之變。
而對宋人來說,這更是一場靖康之恥,當初宋朝和金國聯手滅遼的時候,也想不到最后的結局竟然會是如此。
(靖康之恥)
南宋政權建立,而對強大的金國宋人無力反抗,但很快歷史給了他一個新的機會。蒙古國的快速崛起,對金國的壓迫,讓宋看到了滅金的希望。隨著蒙古多次的聯手請求,南宋為了報仇雪恨,終于還是和蒙古聯手。
金國勢衰,精兵驟減,在南宋加入這場征伐之前,金國的主力軍只堪堪剩下十萬人左右。這場聯蒙滅金的背后,究竟發生了什麼?
(靖康之恥)
首先咱們來說,蒙古國和南宋之所以能夠聯手,是因為當時的共同目標都是金國,而且這次聯手邀請,最早也是蒙古國發出的。
但對于南宋來說,這個決定是一次極大的風險嘗試,甚至稍有不慎便會被滅國,而南宋在之后也的確遭遇了滅國的危機。
那麼南宋不知道這件事情嗎?當時北邊蒙古國勢力強勁,展示了對金國的野心時,南宋早就看在眼內了。
在南宋建立初期,當時蒙古國還沒有成立時,便注意到了蒙古部落,後來金國南伐,南宋就想聯合契丹、蒙古一起滅金。
(南宋地圖)
這時候蒙古部落沒有統一,也導致雙方并沒有聯系。直到蒙古國建立后,宰相余端禮便說,萬一蒙古真的得志,對中原危害極大,隨后南宋加強了軍防。從這里我們可以看出,南宋早就知道蒙古國不好對付,很有可能威脅自己。
畢竟這一點在北宋上,他們就深有體會,和金人聯手滅遼,最后反而被金國所滅,所以我們才會說,南宋答應和蒙古聯手,就是抱著滅國的風險報仇,這一點是絕對不夸張的。
對于南宋來說,靖康之恥是整個宋朝的奇恥大辱,皇帝被折辱,妃嬪受辱自盡。
這個仇恨的種子是埋在了每個宋人心里的,為了報仇,南宋的狠,是對自己的狠,也是對金國的狠。到了后期,南宋朝廷內有兩種聲音,一種是蒙古國強大,金國橫在中間能夠做個緩沖,他日蒙古吞金之后對宋不好,不如與金相交,讓金國抗蒙,給南宋休養生息的機會。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