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歲后想要降低生病的機率,離不開修身養性,關鍵需要在主觀因素方面或者客觀因素方面趨利避害。
一、不生氣以及不熬夜
生氣和熬夜是威脅生命的因素,如若動不動就生氣,外加時常熬夜,好比如兩把斧頭同時砍一棵樹,樹很快就會倒下。
網友留言:我現在已經七十五歲了,目前很少生病,即使偶爾生病,也是很快就痊愈了,并且我的父母照樣長壽,或許是跟我的家庭環境息息相關,我們全家人和和睦睦,相互不會招惹生氣,外加作息規律,輕易不會熬夜,估計是我們全家人很少生病的原因。
點評:生氣最終是傷害自己,純粹是拿別人的過錯來懲罰自己,時常熬夜就是違背自然界的規律,跟自然界的規律對著干,結果自然而然好不到哪里去。
二、不亂吃東西以及愛好運動
不亂吃東西就是管住嘴,只要把嘴管好了,就能夠避免病從口入,無論是吃得過多,還是吃得食物不干凈或者吃忌口的食物,都會給身體健康造成負面的影響。除了管住嘴以外,還需要邁開腿,適時運動,從短期衡量就會顯得年輕,從長期衡量就會延年益壽,最起碼能少生病。
網友留言:我的母親已經九十多歲了,年輕的時候經歷過缺吃少穿的生活,等到上了年紀,雖然飲食豐盛了,但是我的母親會重視吃飯的質量,在吃好的基礎上吃到七八分飽,與此同時還會配合飯后百步走,可見我的母親少生病,不是偶然,而是必然。
點評:自己要做嘴和胃的第一負責人,經得住美食的誘惑,應該吃多少或者應該吃什麼要做到心里有數,重中之重是要愛好運動,烏龜即使行動緩慢,也會時常爬行,爬行就是烏龜愛好的運動。
三、不較真、不壓抑、不傷心以及不透支
心態調整到位,少生病就會不在話下,可是很多人不知道如何調整心態,誤打誤撞往往會適得其反。其實調整心態要化繁為簡,只要做到不較真、不壓抑以及不傷心,心態就會一如既往良好。
網友留言:我已經一百多歲了,我不是越活越糾結,而是越活越釋然,在不應該較真的方面,我從來不會較真,在不應該壓抑的方面,我從來不會壓抑,重中之重我會避免傷心,總而言之我會做自己的心理醫生。
點評:無論是心力,還是體力,都不要透支,透支的話,將來會承受連本帶利的后果,心力和體力勞逸結合才能生更少的病,活更大的年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