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電視劇《橘子紅了》播出。劇中的周迅和黃磊也都是顏值頂峰時期,俊男美女的畫面,讓人賞心悅目。唯一不足的是劇中的音樂實在有點詭異,總讓人覺得是在看恐怖片,也許導演想傳達出那種悲涼無奈的意味吧。
相比電視劇,琦君的原著小說短小精悍,只有短短52頁。可這樣一個短故事,卻讓人看得肝腸寸斷,悲從心生。這個故事是現實生活中的一個真實故事,被琦君寫進書里,因為真實所以動人。一個18歲的少女被抬進大宅里不過半年,就一命嗚呼,實在是可悲。
故事的開頭,阿娟和大媽生活在鄉下,大媽獨自守著一片橘子園。而大伯卻在城里生活,每一年橘子紅了的時候他會回來。大媽每天忙忙碌碌之余,就是掛念著大伯的信。如果大伯很久沒有寄信回來,大媽就茶飯無心,心痛憔悴。
說是信,不過是三言兩語,開頭的一句「賢妻妝次」,總能讓大媽歡喜好多天,一遍又一遍地看,嘴角笑瞇瞇的。
大媽的一生總是在等待中,等待著來信,等待著橘子紅,等待著大伯的歸來,然而這種等待往往會落空,一顆心在無盡的等待中,不知被折ㄇㄛˊ成什麼樣子。
可大伯呢,對她只有夫妻之敬,卻從未有過夫妻之情。他早已在城里娶了二房,是一位妖艷欲滴的交際花。在他的心中,生意重要,城里的家業重要,偏偏鄉下的妻子不重要。
他全然不顧她的等待,接到鄉下的信也總擱置在一旁,什麼時候回,全憑他的心意,旁人任誰都做不了主的。
大媽為了重新拴住大伯的心,自己張羅著給他娶了三房,一個18歲的姑娘秀芬。(原著里叫秀芬,電視劇改為秀禾)
秀芬家庭貧窮,爹娘早已去世,只剩下哥嫂,哥嫂對她百般嫌棄,當然樂意讓她嫁進去做偏房。最符合她心意的是,秀芬和她自己年輕時候的模樣很像。如果大伯喜歡秀芬,好像也代表大伯喜歡大媽。
大媽對秀芬滿意得很,也歡喜得很,她總以為這個年輕姑娘能重新贏得大伯的心。如果再生個孩子,就更能引起大伯的重視,這樣他就能回來多住一段日子。
看起來是為大伯考慮,實際上也是為了她自己。
如此卑微又堅定的愛,是她內心的支撐。若沒有了這份愛,也許她早就被日復一日的等待和孤寂打垮了。
愛錯了人,注定要在日復一日的等待中耗盡一生。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