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雪芹在《好了歌》裡寫道:「世人都曉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世人都曉神仙好,只有金銀忘不了。」
每個人都喜歡活得通透,但實際的做法,卻和想法背道而馳。
有人說:「幸福的人生,只有三件事:有希望,有事做,能愛別人。」
誠然,真正有本事的人,懂得「很少」的道理,真正做到了去繁存簡。
文豪蘇軾曾經說過:「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兒,眼前見天下無一個不好人。」
廣交天下朋友,似乎是古代文豪的特徵之一。不管走到哪裡,只要把自己的名號報出來,就能得到熱情的招待,可以把酒言歡。
看過文豪,再看俠客。他們都喜歡拉幫結派,就像《天龍八部》裡的喬峰一樣,手臂一揮,天下的乞丐,都可以聚集在一起,走到任何一座城市,都有一群人圍著,還畢恭畢敬。
其實,真正的朋友,是很少的。大部分的朋友,都是「路過你的生命」。很多高朋滿座的場景,也是想象出來的。
比方說,蘇軾在湖州任職後,寫下《湖州謝表》給皇上,本是表達人生的坎坷,和真實的心情,卻被朝中官員挑出了很多諷刺和隱喻的句子。因此,他被貶黃州,當地的官員,表面上對他客客氣氣,其中不乏有監督的成分在。
「朋友滿天下,知己有幾人」,最好的交友方式,是舍去「利益之交、泛泛之交」,留下三五知己,足矣。
與其花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討好別人,不如常常和某一兩個朋友交往,把友情沉澱下來。
作家陳桂芳講過這樣一件事:她路過花店的時候,多看了一眼黃玫瑰,她的先生察覺到了,在第二天買了一大捧黃玫瑰回家。
可是,她卻不覺得花有多美了,腦海裡不能忘記的,是那一朵黃玫瑰。
「其實,只要他講一個‘愛’字,我就滿足了,可他不僅說‘愛’,還說了很多的理由,我就心不在焉,不想聽了.
.....」作家忽然明白,不是愛情不夠好,而是太好了,太多了。
從流傳下來的情話中,我們可以捕捉到這樣的句子:回眸一笑百媚生;一眼千年;一諾千金;一轉身就是一輩子。
毫無懸念,真正的愛情,是某一瞬間的感動和美麗,是某一個畫面的永恆。
能夠讓我們聞到的香味,多半是「一抹淡香」,太濃的香味,反而會刺鼻、難受,甚至聞不到。
愛就是愛,不要每天都信誓旦旦地說話。把愛情放在瑣碎的日子裡,自然就會長久。話太多,反而變成了花言巧語的煩惱,失去了愛的真本事。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