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冷研作者團隊-微漫煙葉
字數:4733,閱讀時間:約12分鐘
編者按:關于第二次蒙古征日,即弘安之役東征軍損失數量,網上論其損失達往往以《元史》所記「喪師十之七八」或者引用從日本逃回的于閶所言,認為東征軍全軍覆沒了。「官軍六月入海,七月至平壺島,移五龍山。八月一日,風破舟。五日,范文虎等諸將各自擇堅海船坐去,棄士卒十余萬于山下,無食無主者三日。眾議推張百戶某為主帥,號之曰張總管,聽其約束。方伐木作舟欲還,七日,日本人來戰,盡死,馀二三萬虜去。九日,至八角島,盡殺蒙古、高麗、漢人,不殺新附軍而奴之,閶輩是也」①那麼,蒙古東征日本的損失真的有那麼慘嗎?
先看一下,日本的防御措施,日軍防御主要分為以下幾步,(1)強化九州御家人輪番守護制度,即九州御家人輪流防御九州,可以看出此時日本尚沒有常備軍。(2)極限動員,這次作戰超過了奈良時代兵役標準即20歲~60歲男丁,太宰少貳經資八十四歲的父親,十四歲的伊豫豪族河野有通之子八郎皆參與此戰。
(3)建造一條西起今津東到箱崎,約十六公里,壩高約五六尺,寬一丈的石壩。(4)與上一次僅僅只有九州本土勢力參與防御不同,這一次四國,本州都參與對抗元軍入侵的戰爭,特別是有「關八州兵力敵六十余州,武相兵力又敵關八州」之稱的幕府精銳關東軍也參與了九州防御戰,其數量達到了空前規模。
據日本《鎮西要略》載:「小貳,大友,島津,菊池及諸川候伯三十二人,山陽南海軍,來會于大宰府,凡二十五萬騎」②顯然25萬騎這個數字過于夸大,實際在九州的兵力大概4萬人左右。
另有宇都宮貞剛率領的六萬騎作為后援。(5)禁止將領地傳給女兒,目的是實際作戰上女子無法提供戰斗力,不過在實際上還是有人將領地傳給女兒
至于蒙古方,在文永之役,忽必烈本想通過武力迫使日本重新加入朝貢體系,但是隨著日本斬殺元使。忽必烈從迫使日本朝貢改為全面征服日本,從第二從征日,東征軍帶了鋤、鍬這類道具,并且戰前忽必烈以得地不得民有何用,要求東征軍一定要少殺,就可以看出東征軍做好了長期作戰與占領日本的打算。
關于第二次征日軍隊,一般通說達14萬之巨,但是蒙古人卻只占少數。而且還有另外兩支軍隊沒有參與對日本作戰,據《元史.囊加歹傳》載:「尋領蒙古軍副都萬戶、江東道宣慰使,佩金虎符如故。擢江東道按察使,復為本道宣慰使,領萬戶如故。召為都元帥,管領通事軍馬,東征日本,未至而還」
另據其他史料記載,「十八年,建征東行省,出師日本。授公鎮國上將軍、都元帥,道高句麗,度遼水。勁風積雪,草行露宿,與士卒均勞苦。兵薄境上,颶風作,乃還朝,議班師」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