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這段話,字字入心:
「寬容,是對自己涵養的修煉,偶爾計較,是告訴別人我不傻,前者是格局,后者是底線。我有不傷人的教養,但不是你傷我的理由,我可以笑著和你講道理,也可以翻臉和你講規矩。」
人生在世,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懂得忍讓和寬容,才不會被爛人爛事裹挾,被生活的一地雞毛困擾,也是一個人涵養和格局的體現。然而,寬容不是做老好人,沒有底線的善良和討好。當別人觸犯自己的底線,就要學會反擊。
生活中經常看到這樣的現象:兩家關系不錯的鄰居,因為房檐滴水的位置而大打出手,徹底決裂。各自成家的親兄弟,因為爭奪一條田埂,而惡語相向,拳腳相加,老死不相往來。兄弟姊妹多的家庭,會因為覺得父母對自己愛比別人少,就對父母不搭理,不孝順,非常冷漠。
如果不懂寬容,事事計較,只會讓自己的世界越來越狹窄,讓內心越來越扭曲,整天在雞毛蒜皮,雞零狗碎之中糾纏沉淪。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如果不涉及原則底線和核心利益,其他種種,我們最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不要太較真,不要太糾結,懂得放下,不以為意,云淡風輕,瀟灑自在。
眼內有塵三界窄,心中無事一床寬。
氣量大了,格局提升了,人生就會更加愜意自如。
作家、畫家陳丹青說:
「我幾乎從來不生氣,因為我認為沒有必要,有問題就去解決。不要讓別人的錯誤影響自己,但我不生氣,不代表我沒有脾氣。我不計較,不代表我脾氣好,如果非要觸摸我的底線,我可以告訴你,我并非善良。」
世界大了,什麼人都有。并不是所有人都懂得我們的寬容,他還以為我們是軟柿子,可以肆意霸凌,隨意拿捏,任意欺負。
如果碰到小人,爛人,垃圾人,做了違背我們底線,或者關涉核心利益的事情,我們不能服軟,害怕,退縮,一定要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即便翻臉,也在所不惜。
收藏家馬未都的家里有一位保姆,非常能干,辦事利索,很受馬家喜歡。
但馬未都發現,保姆有小偷小摸的習慣。今天拿走他們家幾頭蒜,明天順走一個壁櫥上的小物件。
馬未都沒有發火,也沒有戳穿,他對保姆說,如果你有什麼困難,可以和我說,我會幫助你,包括經濟上的幫助。
保姆直言自己沒有困難,但她的偷摸行為一直沒有改變。
馬未都又找到她說,你做保姆的表現很出色,但有些行為還是得注意,我想有必要提醒你。
保姆似有若悟,面露尷尬,但一段時候后,依然我行我素。
最后,馬未都只好把她辭退。
寬容是一種格局,可以凈化心靈,提升生活品質,但過度的寬容,有人就會利用你的寬容,成為天底下最不珍惜你的人。
整體寬容,偶爾計較。寬容是善待別人,計較是保護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