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蜀漢的創建,諸葛亮其實是立了大功的,若沒有他的三分天下戰略,劉備根本不可能有機會做強做大,根本不可能建立蜀漢,所以說,諸葛亮對于蜀漢的建立來說,居功至偉!然而如此厲害的諸葛亮,也犯下了一輩子最大的敗筆,培養4個錯誤的人,親自葬送蜀漢江山!
馬謖
諸葛亮培養的第一個錯誤之人,乃是馬謖!馬謖和諸葛亮都出身荊州,且他本身能力也非常不錯,再加上馬謖的哥哥馬良,和諸葛亮關系極好,所以諸葛亮非常欣賞馬謖,想要好好栽培馬謖。事實上,由于馬謖出色的能力及關系背景,劉備也曾想好好栽培馬謖,但馬謖這個人,根本扛不起擔子!
當時劉備入主益州,想要將馬謖放到偏遠地區歷練一番(也就是我們現在所說的下基層),之后再委以重任,結果馬謖卻貪念成都的繁華,不愿意前去,最終惹得劉備憤怒不已,直呼馬謖言過其實,不可重用!
說白了,馬謖這個人有能力,但缺乏擔當,缺乏大局觀,劉備對他的點評非常到位!但諸葛亮卻不這麼看,他認為馬謖還是有培養價值的,于是在街亭之戰,諸葛亮力排眾議,讓馬謖去守衛街亭,準備讓馬謖撈取功勞,之后平步青云,結果馬謖果然如劉備所言,根本不堪重用,最終導致街亭失守,蜀軍損兵折將,諸葛亮也被迫選擇撤退,成功希望最大的一次北伐,就此以失敗告終!
劉禪
諸葛亮培養的第二個錯誤之人,便是劉禪!由于劉備長期征戰在外,而諸葛亮又主要負責劉備集團的內政,所以劉禪早早的就成為了諸葛亮的學生。在這一階段,諸葛亮對劉禪的評價很高,說他天資聰慧!為了扶持劉禪上位,諸葛亮甚至不惜勸說劉備斬殺了劉禪的大哥劉封,可見諸葛亮對劉禪是多麼的看重!
然而從實際情況來看,劉禪確實是扶不起的阿斗!諸葛亮那麼賣力的為蜀漢打拼,結果劉禪就是個躺平擺爛的君主,根本不愿意挑起大梁,諸葛亮死后,劉禪更是放縱不已,導致黃皓等奸臣當道。等到鄧艾打進蜀中后,劉禪更是直接選擇投降,還留下了樂不思蜀的經典名言,不得不說,劉禪確實不行啊,諸葛亮培養錯了人!
姜維
諸葛亮培養的第三個錯誤之人,便是姜維!姜維這個人的軍事能力,是沒得說的,他確實很強,但不得不承認,姜維的大局觀,還是差了一點的!
諸葛亮本事那麼逆天,都知道北伐并沒有獲勝的希望,他每次北伐,也都是點到為止,起到不斷的騷擾曹魏,轉移內部矛盾的目的。縱觀諸葛亮的北伐,幾乎沒有過多損耗蜀漢的國力!而姜維北伐就不同了,他既沒有起到削弱曹魏的目的,也沒有起到轉移內部矛盾的目的,
反而把蜀漢國內折騰得疲憊不已,導致蜀漢國力銳減,大家都不想再北伐了……
不得不說,姜維的北伐,確實是勞民傷財!而這一切產生的原因,都是因為姜維缺乏大局觀,他沒有看清楚蜀漢和曹魏的國力差距!
諸葛瞻
諸葛亮培養的第四個錯誤之人,便是諸葛瞻!諸葛亮老來得子,對諸葛瞻這個兒子非常喜歡,他還曾在給大哥諸葛瑾的書信中夸獎諸葛瞻的聰慧,不過由于諸葛亮死得太早,導致諸葛瞻的日子太過順風順水,最終在面對鄧艾進攻的過程中,出現了很大的紕漏!
諸葛亮雖然很少親自指點兒子諸葛瞻,但由于諸葛瞻是諸葛亮唯一的兒子,所以諸葛瞻的順風順水也是拜諸葛亮所賜,也正是因為太過順風順水,缺乏挫折,所以當諸葛瞻被鄧艾擊敗時,他竟然選擇了「自盡」的方式結束戰斗,而不是一直堅持下去,遲滯魏軍的步伐,等待援軍,導致成都平原上最后一支可戰之兵崩潰,劉禪被迫投降。不得不說,諸葛瞻還是太年輕了……
結語
總的來說,諸葛亮雖然為蜀漢的創建立下大功,但他也親自葬送了蜀漢江山,因為他犯下了一輩子最大的敗筆,培養了4個錯誤的人,這4人便是馬謖、劉禪、姜維、諸葛瞻!若沒有這些人,估計蜀漢能夠發展得更加出色,逐鹿中原,統一天下,也不是沒有可能!
(本文主要參考《三國志》)
嚴禁無授權轉載,違者將面臨法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