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兩將者(白起和韓信),殆蚩尤之敵對,開辟所稀有也,何者勝,或曰:白起功多,前史以為出奇無窮,欲窺滄海,白起為勝,若夫韓信,斷幡以覆軍,拔旗以流血,其以取勝,非復人力也,亦可謂奇之又奇者哉。——何晏
中國古代歷史,是一部朝代的興衰和更替的歷史,而貫穿其中的是戰爭,既然說到了戰爭,就不得不提領兵打仗的將軍,因為一場戰爭的勝負,將軍的統兵才能是關鍵。
當然,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有很多,但如果將軍出色,往往能以少勝多,這類戰爭在歷史上也屢見不鮮,甚至可以說是經常發生的。
古代的將軍有很多,但能被稱為名將的卻只是很少的一部分。
影視中的韓信
但是名將之間卻也有個高下之分,而對名將的對比,古來有之,就如開篇的引用,就是何晏對白起和韓信的比較。
白起和韓信都被后世稱為「戰神」,那麼究竟誰更勝一籌呢?
其實白起是不如韓信的,別急著反駁,且聽飛魚慢慢分析。
自古以來,能被稱為名將的將軍雖然只是將軍中的一少部分,但是由于將軍的基數大,這也就導致了名將的數量也不少。
不過能寫出兵法的名將卻寥寥可數,我們能說得上來的寫有兵法的名將,也就是孫武、尉繚、吳起、孫臏等人,而韓信也寫出過兵法,史稱《韓信兵法》。
影視中的白起
由此可見,韓信在帶兵打仗上是有自己的一套的,不然如果沒有自己的觀點和打仗的技巧,按照前人的兵法寫出來,也只會貽笑大方,很顯然,韓信并不是這樣的人。
白起在這方面,顯然是塊短板,因為他沒有寫過兵法,至于為何不寫兵法,很多人認為白起是不屑于寫,其實不然,如果深究其原因,是白起寫不出,寫兵法需要識字,而白起成長的環境,是沒有受教育的條件,因為商鞅就為秦國人值了兩條路,要麼當兵,要麼種地,想當士子,沒門。
關于韓信,我們知道一句話,那就是「韓信點兵,多多益善」,簡單八個字就把韓信統兵的能力揭示的淋漓盡致,也就是說,韓信所能帶的兵,是沒有上限的,給多少就能帶多少。
古代通訊并不發達的情況下,能讓幾十萬的大軍聽從指揮,并且發揮出可怕的威力,這點是非常難的一件事,因為中間稍有差池,就會造成士兵不懂將軍接下來的意圖,這樣一來,就會出現前軍已經撤退,后軍還在進攻的情況。
文章未完,點擊下一頁繼續